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龙腾小说网 www.ltxs.cc,梨花白枣花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四

    在程家埠,像程九石他爹程山这样,头脑清醒、体格健壮的老人不多。程山比程经阔还要年长两岁,程经阔却已经夹拐五六年了。

    程山是难找的本分人。儿子如今开着理石矿挣大钱,村里人谁不羡慕。都笑话这个老头儿有福不会享,整天推着车子拉乡卖豆腐。

    别人羡慕程九石,程山却整天为儿子揪着心:“好家伙,出个事儿就撂上百儿八十万的,挣得那几个钱儿,到头来还指不定是谁的呢。不如我卖豆腐省心,挣个是个。”

    程山以前常年挑担子,肩上已经磨起拳头大的膙疙瘩。后来年老了,担子挑得费劲,才弄了个小推车。

    买卖闲散时,也常到车子辅来坐一坐,每人送一片豆腐吃。程经阔敢于充大头说抬杠话,嫌老头儿抠门儿,手里掂着这片豆腐,歪着头说不够塞牙缝的。程山也不恼,就笑笑说:“多撒点盐,弄得咸一点,吃得就少了。”

    与本分人程山相对应的有个不本分人,叫小烧包,岁数差不多,小烧包程效圣家祖上是卖凉粉的,小买卖也差不多。正像豆腐跟凉粉的区别一样,程山稳重,程效圣滴流哆嗦得像凉粉,赚了个小烧包的外号。儿子程秋雨考上大学,程效圣以为自己就跟着升了级,以后马上就当上老太爷了,六十多岁开始就不种地了,也不卖凉粉了,静等着做老爷子享受荣华富贵。后来,儿子只是当了个科长,小烧包自己的架势一直也抖不起来,加上程经阔等人的挤对,程效圣在车子铺里的地位始终提高不起来。

    南方山人小老邓儿,隔三差五的带包茶叶来,自然得说是老家的特产,如何名贵。穿心壶烧开了水,大家你一碗我一碗地喝着品尝。

    程山的时间金贵,喝两口就走。临走,总会美言几句好茶,然后找片报纸倒一些在里面,包好,带走,说是回家再慢慢地细品品。

    指着他的背影,程经阔就开始了贫嘴:“看见了吧,日子就是这么过起来的,越有钱越抠门儿。”

    大家都有同感,于是就七嘴八舌地进行抨击。似乎赚钱以后,大把大把地扬给他们街坊四邻一些,心里可能就舒坦了;又或者是大家都一样没有钱,心理就平衡了。

    大家似乎都忘记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四五百年前,都是一个姓程的祖宗生养。多少辈子过下来,埠是一样的埠,山是一样的山,一样的水土,有的家庭就过有了,有的家庭就过穷了。全在于个人的料理打算,赖谁去。

    待等议题讨论得热火朝天时,程经阔把手朝下压一压,示意安静,就抛出了上面这同一祖宗的理论。

    大家其实心里面也都还是做两面观的,把日子过好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能挣是一面,能过也是一面。既能挣又能过,才能把日子真正过好。偌大年纪,都知道这个常识。

    只是刚才程经阔定的是批判的调子,所以大家才朝批判方向开火。

    现在程经阔又转了向,气得程喜洋一边用右手指头抠着脚丫子㧟痒痒,一边眨巴着白眼球,歪着头朝向程经阔的方位嚷嚷道:“伙计咱是属蝙蝠的,既当老鼠又当鸟?你到底算是哪一方的,刚刚嫌程山抠门儿,又转过腚嫌别人不会过日子。”

    “我说的是道理,不是针对哪个人。”程经阔知道程喜洋日子过得不好,谁要是提到不会过日子,心里就不高兴。

    说这番话,程经阔的心里也是经过多年的反思的。自己家打老辈起,就与程山家有交际来往,人家现在日子过到这个份上,也是有原因的。

    见程经阔说完就低头想事的样子,大家脑子里也在闪现程山家和程经阔家各自的往事。

    四零年冬天,世道很乱。当时程家埠一带冒出七十二个司令。

    腊八那天,是邻县的一个集日。程山爹请程经阔爹帮忙,赶集粜块豆子。程家埠老辈人粮食都是论块,一块就是细长的一大布口袋,大约合现在的一百二十斤。为感谢人家,吃午饭时,程山爹为程经阔爹要了一壶酒喝。程山爹自己只吃烩饼子,没舍得买酒喝。

    回家的路上,看到程经阔爹衣服穿得单薄,酒劲儿过了,小西北风一吹,冻得直打哆嗦,就把自己的皮袍子脱给他穿上。自己身上有皮坎肩,只是没有袖子,胳膊冷,就把程经阔爹的破大褂子穿在自己身上。

    回家路过埠上的时候,木头轱辘的笨车子“吱吱幺幺”把埠洞里的土匪给招引出来了,他俩被押进了埠洞。

    在盘算俩人各要多少赎金时,难坏了土匪:看他俩穿着,一个里面穿得好,一个外面穿得好;看手上的膙子,都差不多厚。

    头目想了个主意,把他俩分别关押在两个埠洞里,眼前放一条黄花鱼,两个大馒头,土匪躲在观察孔后面看他俩的吃相。

    程经阔他爹三两筷子把鱼肉撸干净了,抓起大馒头,三两口就揎进大嘴里,吃的是满口淤塞,撑得腮帮子鼓老高;程山他爹先吃鱼头鱼尾,再把鱼骨头咂吮净尽,才开始一点一点吃鱼肉。对于馒头,也是一副舍不得吃、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细细地咀嚼回味的样子。

    头目踹了程经阔他爹一脚让他赶紧滚蛋,同时转身又踹了小匪一脚,呵斥他业务不熟练,绑来个穷光蛋。

    程山他爹,家里卖了一匹大黑骡子,化了十块大洋才赎回家。

    程山家老辈子起,就信奉“一顿儿省一口儿,一年省一斗儿”的过日子之道,不舍得吃喝,口攒肚子省的,积攒几个钱儿,够买一分买一分、够买半亩买半亩,置上田产。

    程山他娘,小脚捯呀捯呀的,路上见到半拃长的小枝条或粗草棵,也要弯腰捡起来夹在腋下,回家生火做饭用。

    程九石长到三十多岁,那一回在马掌铺里跟伙计们打平伙,才头一次吃到玉米面搀和豆面的大黄饼子,以前家里一直是吃玉米面搀和地瓜面的杂合面饼子。

    “家有万担粮,不敢就着萝卜吃干粮”。因为那样好吃,吃的就多,费粮食。程九石四十多了,开理石矿几年了,才不论那一套了。

    而程经阔家,老根上以来过日子就是“有了大口入,没了把嘴住”。下来玉米,等不及晒干,就拿到石碾上压一压,做黄饼子吃。吃净了粮食就饿着肚子佝偻着身子找寻树皮草根吃。

    十块大洋赎回来的程山他爹,家里人在赵公元帅面前烧香祷告了一天一宿,多谢财神爷肯帮忙,才捡回了一条命。

    程经阔他爹蜷缩在连炕席都没有的土炕上睡了一天一宿,醒来后得出的结论是:没钱什么也不怕。

    还话挺灵验的,还真让他给说着了。到后来划成分,程经阔他爹自然划成好成分,孩子都跟着沾光,程经阔就能当兵。

    程山家富农,害得程九石费老大劲才说上家口。

    程经阔复员后在村里当干部,指挥社员们战天斗地。

    程九石富农崽子,白天老老实实下地干活,晚上和全家人一样,都不怎么睡觉,爹爹程山进进出出地忙活什么,婆婆和媳妇坐在炕上灯下做手工纳鞋底子。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