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龙腾小说网 www.ltxs.cc,炮灰奋斗史[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看着才十三岁的儿子絮絮而谈,四爷脸上满是赞赏,任谁有这么一个出色的儿子,心里都不得不自豪。

    弘暻把该说的话都说出了口,只等着下面的人回去思考。

    四爷见目的达成,就不再继续看下去,而是邀请太上皇在皇庄里巡视一下。

    至于那些被邀请来的商人以及官员们,大多数都被庄子里的人请了出去。

    目的达成了,也不留这些人了,干脆利落的用完就扔。

    一群人被请出了庄子门口,面面相觑起来,到底是皇室行事,这些人也不敢啰嗦,只能认命的各回各家。

    不过今日发生的事情很快便传了出去,特别是第二日的报纸那边更是出现了拖拉机的简版画,就占了一大半的版面,拖拉机的功用被报纸一点也不落的全都报道了出来。

    一时之间,整个京城百姓的好奇心都被这种闻所未闻的东西调动起来,纸上的新闻又被外地的报纸转载,就这样一传二二传四,拖拉机的画像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内,就传遍了整个大清。

    这些转载的报纸都不忘提到一句,六月底的拍卖会一事。

    一时之间对拖拉机感兴趣的商人,全都走最快的通道前往京城。

    要说整个大清哪里的商业最繁荣,莫过于江南一带。

    现如今已经慢慢向几个沿海港口转移,不过短时间内几个港口想要追上江南还是个问题,不过假以时日未必不能够追上。

    这一回拖拉机的消息传到了江南,江南一带就有大量的商人赶往京城。

    要说以前,前往京城的话,坐船是最快的,不过得花上一个多月的时间,现如今不只走内路一条道了,就有一部分人便转道去了沿海乘坐海船。

    海船大多数都已经改用了蒸汽船,反倒是内河的船,因为没有什么竞争力,一直沿用原来的船。

    这种情况下,船只的发展难免出现了畸形。

    海运越来越先进,难道内陆的漕运原地踏步。

    不过四爷那边暂时还没有朝漕运动手的意思,毕竟火车还未连通,大概等会儿着将整个内陆连通之后,四爷才着手整顿漕运。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四爷将太上皇留在皇庄里,不为其他事,只为皇庄里里的田种着从新大陆那边寻摸来的种子。

    现如今这些种子已经收过了几茬,储存的种子足够在京城周边推广,这回是四爷也是打算跟太上皇商议此事。

    太上皇查看了好几种蔬菜,这些都是从新大陆那边搜罗过来的,别小看了蔬菜,这些蔬菜产量高,种植期短,对水的依赖性也不大,一户人家要是多吃蔬菜,最起码可以节省一半的粮食。

    “好好好,这事让内阁理一个章程,你看着处理。”

    太上皇看了好几种菜,在询问过之后得知都可以使用,便点了点头交代四爷。

    这事太上皇没准备过问,老四告知一声也是尊敬他这个太上皇,既然已经退下来了,太上皇没打算管这点小事,还是留给儿子自己处理。

    四爷应下了。

    让身边的张廷玉就让这件事给记下。

    随后又在皇庄里逗留了一段时间,便打道回府。

    整个五月六月京城里都非常热闹,斗富的事件更是一出又一出。

    想一想整个大清的豪商好像都聚集在京城,就可以想象京城里一下子聚集了多少财富。

    这一次的拍卖会,朝廷那边已经制定好了规则。

    一只允许使用纸钞来拍,二是一个城市目前只限定开一家厂。

    也就是说,要是这个商人家住杭州,可杭州这边的开工厂资格被别人拍了,那么他只能另选一个城市。

    朝廷之所以制定这个古怪的规定,那也是怕一个城市里一旦容纳下两家厂,到最后会斗起来,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这也是未雨绸缪,否则要真的出现上述之事,不仅没有达到拖拉机的普及,反而出现拖后腿的情况。

    一旦斗起来,极容易将其他的厂也牵涉进来,到时候朝廷还得帮着收拾烂摊子,所以索性一开始就制定好规则,免得因为资源问题闹得不可开交。

    当然,这一次拍卖会非常古怪,允许一些拥有实力的地方官府来拍,不过官府得套一层壳子,借助本地公司的名义。

    这也给一些商人出了个难题,这些人纷纷打探到底有哪些省过来拍,他们还打算拍下方子之后避开这些省开的工厂所在城市。

    商人嘛,毕竟不敢跟官府对着干,所以还是避开最好。

    六月底,一场浩大的维持了十天的拍卖会正式开始。

    整个京城不管是最上面的皇帝还是最下层百姓,都在关注这一件盛事。

    四爷关注那是因为敏宁已经同意,这次方子会以每张十万两的价格卖给朝廷,而朝廷将方子拿去拍卖,只要高出十万两多得的都归朝廷。

    还允许朝廷在拍卖后结算,也就是说朝廷一转手就可以白得一笔钱。

    虽然没有敏宁那边挣的多,不过白得的钱不要白不要,要是运作的好,未必不能大赚一把,户部早就摩拳擦掌等到将这笔银子纳入手中。

    这一次的事情敏宁没有多问,反正拍卖出来的钱还得交上一部分税,被朝廷给刮掉一层肉,这事已经成了定局,她只等着坐收钱就是了。

    这一回的方子只拍了一百张,也就是说全国只能够开一百家拖拉机工厂。

    为何没有多卖,也是有一定缘由。

    拖拉机的配方看着倒是明白,但不是那么容易造的,敏宁知道不给个几年时间,这些人不可能将拖拉机的原理给吃透。

    最最重要的是还有机床,庄子里那边已经在研究了,敏宁打算先将拖拉机方子给卖出去,等在家将拖拉机弄到手,大概会发现一年也造不了几台,才将机床这个大杀器给拿出来。

    到时候还可以再卖上一回。

    这结果敏宁都已经看透了,全都是学的资本主义那一套,羊毛就是一层一层的撸,可不能一下子将羊都给杀了。

    拖拉机方子的事没有放在心上。

    敏宁现如今将全部心神都放在即将完工的发电厂上。

    发电厂建的距离圆明园不远,就在一个山坳里。

    这里的草木之类都被清干净了,快速的建了一条铁路通道,直接通向了西山。

    到时候可以将西山那边的煤通过火车运到发电厂来。

    发电厂采用的是火电,眼下主要使用的是煤。

    其实她更看重的是水电,用水电污染更少。

    只是那群工匠如今主攻的就是火电,要是改用水来发电的话,还得继续深入研究。

    这两个月时间,朝廷也没有闲着,之前趁着未开拍卖会,朝廷便给全国各地下了令,将各地所发现的火油点全都报上来。

    未来这些地区会派军队看守起来,眼下距离京城最近的一处露天火油区建造了一个厂,这个厂主要是用来将火油给分离。

    火油在不同温度下,可以分解出沥青、柴油、汽油、机油等等,经过上面的点拨之后,工匠都已经掌握了这几种的用处,其他几样被分离出来之后便储藏了起来,目前市面上主要流通的就是柴油和煤油。

    这两种,一种是供拖拉机使用,一种是直接供到民间用来照明。

    煤油比传统的蜡烛要便宜的多,一经上市就受到老百姓的欢迎,特别是煤油灯。

    很快京城百姓家就用上了煤油灯,煤油只要加一煤线就可以烧上许久。

    就算是再贫困的人家,也不用怕担心费钱,一根蜡烛的钱,用在煤油灯身上节省一点足可以用上三五日。

    煤油灯的出现,或许富贵人家不屑一顾,毕竟气味很难闻。但是对于贫困的人家却是大受欢迎,毕竟煤油灯给这些人家带来了光明。

    煤油和柴油,只是石油提取物的一种,接到上面的命令之后,那家工厂开始琢磨着怎么造出塑料来。

    塑料这种东西只听到上面有描述,听着描述,感觉跟橡胶很像,但是因为没有头绪,塑料的研究暂时先搁浅了。

    敏宁又不耐烦等塑料的出现,还不知道得等多少年,便转而花了一大笔资金用来研究橡胶,铜线皮就靠着大手笔洒钱给造出来了。

    考虑到从电厂那边拉线拉到圆明园,需要的电流很大,要是只用普通的线,大概直接给烧掉了。

    敏宁考虑了一下,让人弄出了小拇指粗的铜线,光是从发电厂拉到圆明园,这铜的数量就不少,更何况用的都是纯铜。

    一时之间敏宁也弄不到那么多铜钱来,只能将主意打到了银行那里,银行里可是储存着不少铜钱。

    从银行提了上万斤的铜钱,敏宁直接扔到庄子里让人提纯,至于如何弄成一样粗细的铜线,那么就由庄子里的工匠来解决这个疑难了。

    铜线的事情未得解决,敏宁又想到这电线若是拉过来的话,可不能放在人碰得到的地方,不然那个好奇触摸的被电死,那可就弄出大事了。

    考虑了一下,她觉得不能够放在地下,若是放在地下的话,很有可能被小动物给啃破了皮,到时候会发生漏电。

    现在可不像未来环境遭到破坏,动物大势灭绝,现在走到野外,就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所以这种情况不得不防。

    那么唯一的目标就是放在天上,敏宁想起了未来的高压线,可以竖起电线杆来支撑线路。

    反正现如今只拉着一条线,只通往圆明园,这个倒是方便管理,等到未来会不会往全国扩展,那么就应该是朝廷该考虑的了。

    电跟石油一样,也该归国家管。

    敏宁都不得不佩服自己,自己实在是太深明大义了,这么多捞钱的法子都拱手让给了朝廷

    四爷那边就应该颁给她一个好市民奖。

    庄子里那边花了好大的功夫才制造出了粗细相同的铜线,再套上橡胶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不过橡胶套上容易,却经不过实验,通上电之后,这些橡胶往往就被烧糊了。

    庄子那边跟天津的研究室一同合作,总算是研究出一种更高明的铜线皮。

    这种铜线皮又厚又不通电,充上电之后才能不冷不热。

    电线的问题终于解决了,立马在圆明园跟发电厂之间装上电线,隔上一段路,就有一个水泥浇筑的电线杆支撑着电线不落地。

    直到了八月初,圆明园才通上了电。

    当然暂时通电的只有杏花村馆,旁的地方可不能给敏宁用来做实验。

    至于为何不在万字殿安装,那地方虽然是四爷的地方,可四爷他身份到底贵重,这种不明之物没有探查出底细,在万字殿安装有些不现实。

    敏宁索性也就不费那个事,直接在自己的杏花村馆铺设线路。

    白日里试验过,确实通了电。

    敏宁心里乐得开花,让一群满是敬畏之色宫女太监不要将这件事传出去,她打算亲自告知四爷。

    临近中秋节,四爷也很忙。

    这一回太上皇没有前往热河,蒙古的一些王公大臣自然得来到京城。

    再加上拖拉机的房子虽然卖出去了,但有的工厂还未开起来,想要看到拖拉机出现在市面上起码还得等上几年。

    四爷难免有些焦急,好在有一些事情转移了他的注意力,各地户籍的登记,以及土地的普查结果都陆陆续续的传入了京城。

    这说明全国摸底情况已经告一段落。

    四爷现下整日里召见大臣,商议着免除官员和读书人的待遇,四爷更是以身作则,准备皇庄打头交税,下面那些官员没道理也不交税。

    四爷这流氓的一招,顿时大出所有人预料,这些官员手中可是置换了不少土地,正是因为不交税才能够过上滋润的生活,一下子也跟着交税,官员自然是头一个不依。

    这段时间四爷没少跟这些人扯嘴皮,总而言之以后读书人的免税的待遇是没了。

    摊丁入亩之后,对于百姓来说是减轻了负担。

    但是对于朝廷来说,可谓是减少了税收,那么这些少掉的税收就该从其他地方找回来。

    从哪里找呢?对此,官员们都有所猜测,然而没想到皇帝竟然一刀切直接将千百年来给读书人的待遇取消了。

    这一下,可直接捅了马蜂窝。

    好在,眼下朝廷当中汉臣只占了少数部分,绝大多数都是满臣。

    皇帝这突如其来的一笔,看着原本就是针对汉臣,满臣那边大多数还是冷眼旁观着。

    就在这种情况下,四爷的命令强硬的推了下去。

    即日起,凡是名下有土地的都得交费。

    不少消息灵通,身上有功名的读书人,赶紧将身上多余的土地归还回去。

    好在现在政策变成了摊丁入亩,就算交税,自己名下的税也不多。

    只是读书人到底心里不爽,拿起笔杆子又给皇帝加上几样罪名。

    四爷忙着公务,也就没有注意到敏宁那边最近在做些什么?

    这一日,四爷在忙着批阅奏折,天刚一擦黑,苏培盛捧着一个烛台,进来向四爷禀报。

    “万岁爷,贵妃娘娘派人过来请您,说是有要事禀告。”

    四爷听到这句话后,丢下笔揉了揉疼痛的额头。

    这一段时间,地方上跟京城里的折子不断的飞入皇宫,即使用内阁那边帮忙踢出了一大半无用的,但是这些剩下的奏折,对于四爷来说仍然是不小的工作量。

    他已经连续几日只睡四个小时,醒来就批阅奏折。

    四爷站起来伸展了一下身子,而这时眼前突然一黑,他支撑着桌子,晃了晃头,他感觉到视线中的色彩慢慢归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