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龙腾小说网 www.ltxs.cc,炮灰奋斗史[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 在茶馆里等了一会,敏宁看到下面一辆马车停在了茶馆下方,很快马车里下来一位清瘦约莫五十来岁的中年男子。

    看模样比皇帝还要大上几岁,头发和面上胡须都染上了白霜,人削瘦,不过精神气确实足。穿着一身深蓝的长衫,一副文人气息。

    敏宁大概猜到这人的身份,正是她要等待的客人。

    人进了茶楼,敏宁没多久就听到嗵嗵上楼梯声,很快脚步声来到了她包间前,有人敲了门,自有人去开门。

    “梅先生。”

    敏宁起身对着刚进门的梅文鼎福了个身。

    梅文鼎原先只知道有一位贵人要来见他,但是却没有想到会是一位女子,显然有些吃惊。

    “这位夫人,莫非是你找老夫?”

    敏宁笑了笑,伸出手,“梅先生还请坐。”

    等梅文鼎坐下后,她说,“先生之才,连万岁爷都有所耳闻,听说还亲赐“积学参微”四字予以褒奖。”

    梅文鼎昨日才离船,所以知道这件事的人不多,眼前这位女子消息这么灵通,很可能就是船上的家眷。

    看年纪不大气势倒足,应该身份不低。

    跟皇帝身边的妃子并不符合,这么一来应该是某位皇子的家眷。

    梅文鼎虽然没有猜测出敏宁是谁,不过他都活这么大岁数,一些眼光还是有的。

    “是万岁爷谬赞了。”梅文鼎先是朝着城中的方向拱了拱手,随后又问起敏宁,“不知道这位夫人找老夫是有何事?老夫并不参政,跟万岁爷商讨的也只是一些算学跟历法。”

    敏宁明白梅文鼎是把她当成某位皇子拉拢他的人,他说这句话不过是表明立场,不掺和站位上去。

    “先生误会了,这次来找先生是妾,跟妾的夫君无关。”

    梅文鼎并没有放松下来,“那么这位夫人还请说,找老夫到底有何事呢?”这已经是他第二次问了。

    敏宁笑了,忙安抚他紧张的情绪。

    “我知道先生精通于西来算学,致力于复兴自古以来的历法和算学知识以及推进西方的星辰运算。可惜妾生的晚,没有见识过先生在京城时关于历算的宏论……”

    梅文鼎点了点头,“夫人了解的倒是挺清楚,不过老夫只是乡野村夫,只在这旁门左道上面有建树,至于学问可比不上太学中的祭酒。”

    敏宁当即问他,“不知道先生有没有向皇上进言,将这二种向大清推广开?”

    一听这话,梅文鼎就有些垂头丧气,二十年前他年轻气盛,凭借着一腔热诚,在京城大谈西方算学以及立法,虽然引来了许多学子想要跟其学习,然而却没有引起宫中什么注意。

    由于朝中公卿的对于他学说的畏忌,始终未能进入官场,只能在天津等地设馆授徒和研究学问。

    后来,因为这些学问根本无法用来对付八股文,逐渐的学生也散去。

    梅文鼎只能投奔德州抚臣李光地一起撰书。

    这一次皇帝南巡至德州,要不是李光弟帮忙进书,他可能仍然默默无闻下去。

    然而就算见了皇帝又能如何,他所说的皇帝虽然都了解,也很欣赏,可皇帝根本没有推广开的意思,只赐了几个字,就让他退下了。

    想到这里,梅文鼎就有些叹气,他还能有几个二十年可以蹉跎?这一次他已经打算回乡,将所学著书留下来。

    “夫人,找老夫有何事?还请尽管说,能帮上的老夫肯定会尽力帮忙。”

    敏宁见他这个样子,还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这个大清,除了她,还有谁能帮他?

    “梅先生……”敏宁亲自为他沏了一杯茶,然后斟酌着开口,“先生有大才学,有没有想过将所学传授下去?”

    梅文鼎将茶碗接了过去,道了谢,开口,“夫人不必如此客气,老夫不值得先生一称。”随即又道:“也没有什么才学。”

    敏宁拿着帕子掩嘴笑道:“梅先生的才连皇上都认同的,自然可以值得这一称呼。”

    梅文鼎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胡须道:“授徒一事,在下早些年就曾经做过,也有那三两个学生,不过如今朝廷取士并不考这些,所以……”

    敏宁顿时明白他话里的意思,忙开口,“妾的意思是想要资助先生开一家学院,这个学院只教授算学跟历法。八股文也是教的,只是更加侧重前两者,我们只挑选对这两者有兴趣之人,若是更愿意学八股文,可以推荐到其他学院里。”

    梅文鼎没有开口,而是思考。

    敏宁继续说,“先生可能不知道,妾也开过几家书院,不过却是教授医学,收取的都是杏林中的弟子以及农家子弟,医学实在没有天赋而对八股文更感兴趣的,我们会帮忙推荐到其他书院中继续就学。而学医的学子,学成后都会安排就业,解决将来的生活问题。”

    梅文鼎有些心动,他教授的那些徒弟,未必有想要考科举的,只是为了将来的生活,才放弃了继续研究算学和历法。

    这些学子不像他,家里有地有产可以满足他继续研究。

    有些对于历法真的有天赋,可惜就这么白白放弃了,若是真的有人愿意帮他开学院,继续研究这些学问,又可以解决徒弟的吃饭问题,那再好不过了。

    可当真有这样的傻子?

    梅文鼎半信半疑的问,“要开一家书院那拿出的银子可不是小数目,研究这种无用的东西,夫人真的愿意出资?”

    敏宁笑了,“怎么可能无用?比如算学,平日里生活可常用的。梅先生可能不知道,妾名下有许多产业,这些产业当中有许多涉及到算学知识,比如造船,造机器,全都是靠老师傅的经验,这些完全可以数据化,教授给年轻人,让年轻人会后也能应用。总比一些摸不着看不见的经验,被带入地下来的好。”

    梅文鼎激动了,起身一拜,“若是夫人真愿意资助,那老夫在这里就感谢了。”

    敏宁起身忙扶起他,“先生,不需如此多礼,妾最钦佩像您这样的民间高人,以一己之力来研究这些高深的学识,许多瑰宝就是这么传承下来的。可惜现在的朝廷看不见这些,完全因为来自西学就看也不看。”

    对于这一点梅文鼎是深有体会,他之前在京城冒出的那点烟火,不就被儒家之道给熄灭了。

    这些年他就是看不见希望才想着著书,把所学流传给后世。

    两人说定后,就开始商讨地址。

    “不如就定在先生的老家宣州?”

    梅文鼎却自己否决了,“还是放在天津,天津是我好友李光地老家,那里不仅距离京城近,且我那些徒弟也多在天津。”宣州虽然是他老家,但当地的官员可不睬他面子。

    敏宁一听也同意了,放在其他地方就怕当地官员就给湮灭了。满大清都是儒家学者,儒家跟传教士天然就敌对,这些年也没少打嘴仗。

    这些年京城中当官的洋人,要不是皇帝护着,早被官员赶出了京城。

    “我准备建一座大型的天文观测台专门观测天体。”这个时代,皇宫里的天文仪器并不比国外天文台少,这些传教士想要来大清传教,总得露出一手让皇帝相信吧,这些西方的器具以及学识就是这么传过来的。

    可惜皇帝虽然有见解,但虽然从小学习儒家文化,这些外来之物不看重。

    他不像敏宁来自未来,自然懂得这些知识有多么重要。

    何况那些传教士,带来的知识器具只是附属品,他们最重要的任务还是传教。

    传教所宣传的学说,可是跟儒家天热然对立,想当年,皇帝年幼时,那几位宫中的传教士可差点被朝臣给怼的砍了头,要不是地震证实了汤若望的历法更加准确,那么他也逃不过那一劫。

    只是自那以后,大清官员对于西方的学说那是更加排斥,不仅对于西方的学说排斥,连梅文鼎这种将西方学说融入到古代历法中的行为都有所打压。

    敏宁有些庆幸,庆幸自己先弄出了报纸,定下了基调,那些文人不得不接受。

    再后来医学院,也只弄来了西方的器械,打开新世界大门,一下子唬住了那些中医,这才有一部分有进取心的中医研究起了西方医学。不过西方医学太脆弱,连黑死病都没有扑灭,敏宁自然不敢让人全面吸取,只挑选几样出众吸收进中医来。

    至于庄子里,多是未读过书的匠人,既然是敏宁说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就算后来学字,学的书本也是关于工匠的知识,没有沾过儒家思想,不然她非得哭不可。

    她现在有些明白了,难怪皇宫中那么多好东西却都没有流传出来,不是皇帝不愿意,而是民间那些文人抵触。

    不然也不会任由敏宁弄出来转化为商品,皇帝可是从没有怪罪过。

    敏宁开始深思,回头她若是改革,肯定也会遭到儒家的反抗,要不学学当年太祖干过的事,来一次文革或是知青下乡?凡是反对的统统去劳改去?

    商定好后,敏宁就将梅文鼎送离,他表示会去信给其他徒弟,共同来打造这个学院。

    送走了人,敏宁又在德州这边的码头绕了一圈,考虑这边的商机。

    好吧,已经都快成了她的职业病了。

    到了某个地方,就得考察一下当地哪些产业可以汇聚起来?

    德州靠近直隶省河间府,过去一点就是天津,河间府武风盛行,对于武人,敏宁还有什么好想法,毕竟在现代社会,功夫都变成了把表演性质,不像现在功夫是真功夫,可以将人打死!

    敏宁思考,最后还是选择这个问题放一放,等以后想起来了再说。

    在山东一带待了十来日后,终于在月底赶回了京城。

    回府之后,敏宁才感觉到已经看腻了的景色是多么亲切。

    结果没待上几日,皇帝又要北巡,准备在热河建立避暑山庄。而这次很有可能在蒙古多呆上一段时间,甚至有可能行至到外蒙互市。

    敏宁还能怎么样?

    自然是跟上,互市是她目前最重要的工程,自然又要去巡视一番。

    这一次就没有带上两个格格了,怕路途奔波,连元宝都送去宫里,让德妃养一段时间。

    端午节后,圣驾启程,刚走出京不远,敏宁突然发现车队停了下来。

    她这是自家产的马车,下方安装了弹簧,一点也不颠簸。

    车停下后,还是四爷过来她才知道。

    “爷,外面发生了何事?”她说着从旁边的小炉里给四爷倒了一杯茶。

    四爷不愿意喝热的,将杯子放到一旁,敏宁从旁边的一个小桶里舀了一块冰放入茶碗里,又兑上一些蜂蜜和橙子皮。

    等冰化了四爷才入口,温温的水喝进肚子里,酸甜津口,让他心里的热气也消散。

    “还不是京城那边,来了一个叫做多罗的传教士,干涉教堂内的大清教民不准尊孔祭祖,还把民间的一些习俗视为异端,简直是不知所谓!”

    敏宁心里咯噔一下,前段时间才想过传教士是事,没想到这么快就发生了。

    难道前明时发生的事,那些传教士都没有吸取到教训吗?

    利玛窦死后,那群激进的传教士,就因为反对中国的习俗,干涉明朝的朝政,遭到明朝的大势驱赶,莫非这次又要来一次?

    这里可不是西方,神权立于君权之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这里搞这一套简直是找死!

    那些成功的传教士和满族贵族都达成了一致,想要传教可以,只有遵循利玛窦规矩,万万不能碰触整个中原的文化。

    当年为了不剃发宁愿赴死的百姓不是没有。

    “爷,万岁爷怎么说?”

    敏宁倒不担心那些传教士,她担心的是自己的产业,很多都是采用西方的知识,可不希望一切被皇帝推之门外。

    不用想,敏宁就知道这一次胜利的肯定是儒家。

    满族原本就是异族,想要名正言顺的掌控统治权,就得遵从儒家,说天下他是名正言顺。

    前朝时传教士一些行为早就令儒家不爽,这回简直是将自己的把柄往对方手里递。

    那些儒家不乘机落井下石才怪呢!

    “汗阿玛已经传了谕意给多罗,让其先将定例晓谕弄明白,以便后人遵守法度,不致违反。以后,西洋来人不再回去者方准到内地居住,如果今年来明年去,此种人不许居住。”

    敏宁了然,那简直就是告知对方,先将规矩搞清楚了,若是再乱来,慢走不送!

    虽然欢迎西洋人,甚至欢迎对方来朝廷做官,但是却不惯着他。

    不像后世那段屈辱之后,弄的国民崇洋媚外,这个时候洋人对于中原人来说,还只是是蛮夷。

    即使皇帝允许传教士做官,但传教士的权利和影响力也都限制在京畿。

    敏宁有些庆幸,幸好皇帝先堵住了文人的嘴,也给那些传教士上了一道紧箍咒,凡事不遵守利氏规矩的,从哪来回哪去!

    这样一来,对她的产业就没什么影响了。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