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龙腾小说网 www.ltxs.cc,董小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这时,李贞丽笑嘻嘻来招呼大家吃饭,看见香君脸上泪痕未干,便问:“乖女,是谁欺负你了,娘给你撑腰。”

    李香君便把董小宛的事说了一遍,边说边又流下泪来。李贞丽口中也呜咽着:“干女,干女,你命好苦哟。”就抱着廊柱缓缓瘫软在地上。

    董小宛在半塘过着清静日子,心里舒畅,但毕竟年少,按不住贪玩的冲动。她放下那本早就烂熟于心的易安居士集,迈出门来,站在台阶上想着怎样消磨春日的好时光,不觉几滴水滴洒在她耳轮上。她抬头看见惜惜正在晾晒衣服,便问:“惜惜,陪我出去走走好吗?”

    “太好了,整天闷在家里,人都闷死了,姐姐,我们到宝带桥去玩。”

    两人出了门,也不乘轿子,一路游玩着朝宝带桥方向走。

    正值佳春时节,路上游人如织。

    董小宛为了避人,特意穿了最朴素的衣装,混杂在人流之中,起初还真的不引人注目。

    但是,当她兴致勃勃划船时,她的美貌便引来四下里的人艳羡的目光。苏州城的有名浪子也说这是狐狸变的美女,那时的苏州城常常有这样的鬼故事。

    董小宛察觉她身边的游人越来越多,便想挪个地方,谁知她刚刚到另一个地方,那些游客又三三两两跟着来。她心里有些后悔,害怕引来苏州浪子的纠缠,扰乱自己的清静生活,这样一想,便没有了兴致,叫了一乘轿子,和惜惜往家去。

    偏有几个痴心的浪子也租了轿子随后跟到了半塘,眼看见那美丽女人进了一所大宅,于是也下了轿,就在周围打听起来。谁知那些邻居们也不认识这一家子。有几个花白头女的老人极神秘极夸张地说:“前几天这院子还空荡荡的没人住,那院子里破得很,王大麻子那个顽劣的三儿子曾翻墙进去想捞点银子,结果里面什么都没有,到处都是蜘蛛网和耗子洞。谁料几天前一个早上,周围的这些人户猛然发现那院子里住了人。你想想看,这几个人搬进去时总该弄出声响让人听见嘛,奇怪得很,大家都没听见,神不知鬼不觉就来了几个女人。”

    这时,刚好陈大娘买了一篮子菜走过,众人便闭了嘴。陈大娘知道这些人是在谈论自己,好在风尘女人听惯了闲话看惯了白眼,也不介意,径直走过。

    花白头发的老妇人指点着陈大娘的背说道:“啧啧啧,瞧瞧,半老徐娘,还那么有风骚味。我们这种年纪,早就不美啦,你说怪不怪了,我想来想去都觉得有鬼。”

    “你们说,那几个女人是不是妖精呀?”

    “我看八成是,你瞧那个小妖精多美呀,人哪有那姿色,我活了几十年呢。”

    “这太奇了,我看这几个女人像我去年看一个外地戏班子演的白蛇传中的人物。”

    众人这么说说,身上就起了寒意。春风也有些许凉,吹过时,几个人都有些发抖。几个打听消息的浪子也心里发毛,噤若寒蝉,都拿眼角去窥那大宅阁楼,但见并无破败迹象,几件女人的裙裾正晾晒在高处,旗帜般招展呢。

    半塘住了个美丽妖精,没人知道她从那里来,也没人知道她来干什么,更没人知道她将到哪里去。这消息在苏州的浪子之间传递,很快就产生了功效,半塘一带的游人稀少起来。

    而一些善于捉鬼降妖的道人、和尚、巫婆等到常来走动,希望降住这漂亮的鬼,为自己博一世美名。

    最令单妈奇怪的是:她一出门,便有拿罗盘的方士朝她挤眉弄眼,她只道自己沾了苏州水土的光可能也有了些魅力呢,然后又有拿着八卦盘和拂尘的道士要卖给她一些灵符,更莫名其妙的是有一次一个巫婆扑上来在她脑门上贴了一张金黄的符咒,她一把扯下撕得粉碎,吓得那个巫婆跪在地上讨饶,仿佛遇上法力无边的鬼怪似的。大脚单妈无法理解苏州怎么会那么多人朝她家院门前倒粪便和垃圾。“真没教养,专门欺负外地人。”她想。有一天,她还兴冲冲跑回来告诉董小宛:“大小姐,听说半塘最近出了妖精呢。”

    恰好那一阵子天气又不怎么好,半塘一带的天空一会儿阴云又一会儿艳阳高照。这一带的居民都像惊弓之鸟,常常半夜里恐惧得不敢吹熄取烛。离半塘最近那家杂货铺的蜡烛生意从来没这么好过。

    冒辟疆收拾行李准备第二天就奔苏州。茗烟听说此行是为了去见漂亮的董小宛,高兴极了,暗中为公子喝彩。千里之行,仅仅是为了一个美人,难道这不是才子佳话吗?他茗烟也就沾上了传奇的光。

    因为明天就要走,到了半夜,冒辟疆和陈定生还坐在厅堂中饮酒,依旧谈兴正浓,厅中多添了几枝红烛,充满着喜气。

    忽然有人擂鼓似的拍门。在夜半三更、野外四周清寂之时,擂门声很是惊人心魄,仿佛有种不祥的征兆。陈定生开了门一看,却是如皋冒府的管家冒全,慌忙接进厅来。

    原来是冒夫人病重,情势危急。冒辟疆本是冒家独子,平时就孝顺,加上父亲远在京城做官,他和母亲更是相依为命。

    他听冒全一说,心里焦急,归心似箭。于是叫醒茗烟,带上行李,当夜辞了陈定生,雇了船往扬州而去。到了扬州也不停息,又租借三匹快马,星夜兼程,回到如皋。

    苏州便未能成行。李香君白坐了一夜写了一封长长的信,无奈雁书无处投,侯朝宗陪着她叹了几天气。

    两乘花轿在半塘停下,两个女人走进妖精住的院子。有无事可干跑来专门打听降妖之事的苏州浪子都认得这两个女人,那是三茅阁巷的妓女沙玉芳和沙九畹母女俩。于是有聪明一些的浪子猜想那几个神秘的女人都是妓女,心里就兴奋起来,也许可以换一换胃口。

    沙九畹待董小宛栓上院门,两人跟在陈大娘和沙玉芳身后,直问:“小宛姐姐,院门外怎么那么多方士和道人?”

    “我也不知为什么,只偶而听说降什么妖精,青天白日的哪来的妖精?”

    “这些方士都不过想多混几顿斋饭。”

    “昨天早上,单妈打开院门,就见门上挂了几十张降妖的灵符,真气人,好像妖精都跑到咱们家来了。”

    沙九畹笑道;“说不定他们把你这个大美人当妖精呢。”

    董小宛听了沙九畹的玩笑话,忽然联想到自己出门买东西,那些商贩和自己说话都战战兢兢的。她明白了,原来这些降妖人是来降自己这个妖精的,真是见鬼。

    姐妹俩走进厅来,沙玉芳朝小宛直招手,小宛便款款上前问道:“沙姨,有事尽管吩咐,宛儿听命就是。”

    沙玉芳道:“我想求你一件事。”

    董小宛道:“沙姨的事,只要小宛能做,虽万死也不辞。”

    “这件事其实是你九畹妹妹的事,只因我在道上混得不好,你这九畹妹妹也跟着受了累,年轻貌美却偏偏无缘进那高门大户去献艺,应的客尽是下三流不争气的人物,实在委屈了她的人才。现在有了一个机会,苏州知府顾大人突然来招她,今晚有个不小的宴会。”

    “凭九畹妹妹的才貌本就应该是苏州一流的名妓,今天这个机会来得太好了,九畹妹妹可以趁机大显身手,给座中的名人贤士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董小宛道。

    “我来就是要请你帮帮忙,提携她一下,九畹妹妹对大场面有些怯场。”

    “沙姨要我怎么帮她呢?”

    “我想让你今晚陪她去。一来她可以跟着你少吃一点亏,二来你可以在苏州扬扬名,缺钱花时挣钱也方便些。我知道你已下定决心要过清静日子,所以去不去都随你便,我不强求你,你觉得有没有不方便之处?”

    董小宛犹豫不决。去吧,又害怕引来苏州的狎客浪子们长期纠缠。不去吧,分明又伤了沙玉芳和九畹的心,她们是抱着极大希望来求自己的。董小宛这略一沉默,沙玉芳只道她意已绝,便难过起来,泪水夺眶而出:“都怪我不争气,害了我儿。”

    董小宛慌忙掏出丝绢给她擦泪。陈大娘在旁边插话道:“乖女,你就答应吧,反正就此一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董小宛心想“娘啊,你好糊涂,干咱们这一行,一旦露了像,还逃得出苍蝇的追逐吗?”无奈沙玉芳这方的情却推辞不得。

    她狠狠心,然后对沙玉芳道:“沙姨你别难过。今晚我就陪九畹妹妹走一趟苏州府。你别难过了。”

    沙九畹听说小宛愿陪自己,高兴得搂住董小宛的脖子亲了又亲,甜甜地喊道:“好姐姐。”沙玉芳也笑了,脸上还挂着泪花。

    董小宛和沙九畹在苏州府下了轿,天刚刚黑尽。府门两边已停了十几乘官轿,路上还有些轿子正慢慢走来。今天因为知府大人前几天捉了几个倭寇得了封赏,心里高兴,便在府中设宴款待手下人,特意请了沙九畹等歌妓来陪酒助兴。

    进了府门,沙九畹叫董小宛在门庭外等她禀过知府大人再进去。董小宛站在堂下朝里窥视,但见几位官员身边都有女人,看样子是他们的夫人,而左边那几人操琴持板的显然都是歌妓。心里便有了数。

    沙九畹走进厅堂,朝知府道了个万福“知府大人,沙九畹叩见老爷。”

    知府抚着胡须点头道:“你就是沙九畹了,不错,怪不得有几个官员都推举你来献艺,果然不俗。”

    “谢谢老爷。我还带一个人,她是我的妹妹,请老爷恩准。”

    “沙小姐引见之人,想来不俗。宣上堂来。”

    董小宛莲步轻移,柳腰微摆,走入大厅中去,座中人都有些惊艳,却不便相问,董小宛朝知府大人道了万福“贱婢董小宛拜见知府老爷。”

    “董小宛?”厅中几人惊出了声。知府老爷也直盯盯看着她。另有几个官员甚至欠起了身。

    一个官员问道:“秦淮河上的董小宛?”

    “正是我姐姐。”沙九畹得意地说。

    于是几个官员频频点头,有人说:“果然名不虚传。”

    知府老爷欠身道:“久仰董大小姐美名,今日一见,真三生有幸。请上坐。就在本座身边赐座,本座哦”知府老爷话未说完,忽然嘴一张,就不再说话了。众人都不知何故,唯独董小宛久经欢场所以明了是怎么回事:显然知府夫人刚才掐了他的皮肉。董小宛大大方方到知府老爷旁边的座位上坐了下来。

    总管站在厅前唱道:“开宴”

    酒过三巡,知府老爷拍拍掌。七位歌妓(包括沙九畹)在厅中排开场面。沙九畹吹萧,另有一位吹笛,另有一位弹琴。

    其他四位歌妓应着乐声,手持象牙板翩翩起舞。各位官员便在乐舞声中频频举杯。坐得近的相互恭维敬酒,坐得远的举杯遥视。厅中洋溢着欢乐之气。

    知府侧身和董小宛共进一杯后,问道:“董小姐何故光临苏州?”

    “贱婢听说苏州风物迷人,特来踏青。久居秦淮河觉得闷,刚好也可散散心。”

    “董小姐在苏州也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贱婢略有微名,不可能传到贵方这人间天堂吧。老爷何发此言?”

    “哈哈哈。这你就不知了,去年底,苏州府来了个戏班子,演了一场小阳春,戏中有一段‘婉君泪雨’唱的就是你呢。”

    董小宛心里一震,问道:“谁编的戏?”

    “号称苏州‘一人永占’的李玉”

    董小宛叹了口气,心想,好痴情的汉子。“老爷,可能是天缘巧合吧,戏中人可能是偶尔和奴婢同名。”

    “常言道:‘戏中人就是世中人’。那戏中的秦淮河可不是假地方。”

    这时,厅中歌舞已罢,众人鼓了一阵掌。

    众人又都提议请董小姐出场。董小宛也不谦让。两个丫头奉上一面古琴。

    一位辅臣站起来说道:“小阳春中那段‘婉君泪雨’中提及一首叫灵台蜀妃的曲子,咱们都想亲耳聆听”

    另一人道:“对!对!对!那戏中说董小宛刚要弹此曲,就被一股大风吹走了古琴。所以我们只知其名,不知其实也,董大小姐应该弹奏此曲,让我等一饱耳福。”

    董小宛心里暗暗一惊:“哪有此曲?分明是那李玉杜撰的名字,苏州人信以为真,我今如何是好。欲待不弹,恐众人以为轻视他们,我在此地便无立足之处了。”

    此刻,厅中众人皆屏息静气。董小宛急中生智,当场杜撰一曲,就依着湘妃泪的调子。只见她十指飞扬琴声骤起,如秋风扫竹林一般,扬起一阵悲凉。在这初春时节,听得秋声入耳,字字撼心动魄。座中诸人尽皆唏嘘感慨,暗暗流下泪来。一曲终了,但闻抽泣之声未闻掌声。董小宛自己也觉得悲伤,俯身琴上良久。

    知府老爷率先高举酒樽说道:“来,来,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举杯,举杯。董小姐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幸哉。”

    大家都喝了一杯,一位辅官说道:“我这辈子也只此一回听琴落泪,琴声之中发出的悲情是千古绝唱,若论座中谁人泣最多,还是苏州知府青衫湿了。大家满饮此杯。”

    又一杯喝罢,有人就问:“董小姐,老夫虽自认饱读诗书,刚才这一曲却未见典中记载。请教是何人所作?”

    董小宛早料有人要问这个问题,心里早就备好了答词,便答道:“不瞒老先生,此曲并非古曲,而是今人所作。”

    “哦,今世还有这等绝世奇才,愿闻其名。”

    “此曲是如皋才子冒辟疆所作。”

    座中有知道冒辟疆的便赞道:“如皋冒府的公子爷果然才高,真不愧江左名士。”

    董小宛凭空给冒辟疆添了一段佳话,心里喜滋滋的,却无法言表。

    如此这般的又是几轮歌舞过罢,夜已深了,酒宴也就散了。众人纷纷告辞,苏州知府亲自送董小宛出了衙门,并轻声说道:“改日当亲自拜访。”董小宛知他用心,不过想避开夫人罢了。知府老爷叫几名家将护送董小宛回府去,他关心地对小宛道:“怕天黑不安全。”

    其实是想让家将们去弄确实她的住址。

    那天夜里,沙九畹也没回家,她跟着董小宛到了半塘。她太高兴了,小宛姐姐给她撑足了面子。

    董小宛住在半塘消息也因此不径而走。妖风吹去之后,半塘附近的游人又多了起来。董小宛的大院前也热闹起来,那些方士道人巫婆都扫了兴,只听家家门前骂道:“死巫婆,你瞎了狗眼,白吃了我们的斋饭,还不快走。”或是:“牛鼻子,臭道士,快滚,难道想把老爷们也当妖精来降吗?”邻居街坊们都感到自豪。他们都看过小阳春。有过路人问:

    “那大院门前怎么这么热闹?”便有人热心地告诉他:“那里住着美丽的董小宛。”

    冒辟疆的母亲其实也没什么大病,只是受了些风寒。请医师开一剂用蜈蚣做药引的中药,加上冒辟疆和苏元芳二人的细心呵护没几天就痊愈了。冒府上下总算松了一口气。

    人一轻松闲下来,便又胡思乱想起来,董小宛,这个女人对冒辟疆来说是一个谜,一个雾一般的且要很长时间才能解开的谜。

    夜里跟老婆苏元芳做事,他觉得身下这个汗淋淋喘着气的女人就是董小宛。他曾听侯朝宗说过,他自己每到此时想到的却是李香君。冒辟疆搞不懂自己怎么可能被一个未曾谋面的女人缠住了心,牵走了魂。他仰望了一下天空,天上那几朵清淡的云依旧赶着自己的路,连一片影子都没投落在他的身上,他想写一首春天的诗,但却一句无成。

    冒辟疆心事重重回到家。苏元芳使出浑身解数也没让他快活起来,问他,他答道:“国将不国,君子岂能无忧哉。”苏元芳心里更加钦佩夫君的鸿鹄之志,因而更加体贴温柔。冒辟疆有时半夜想起董小宛,便起床将琴乱弹一通;听见苏元芳起床的声音,他便朗声念上一句诗,苏元芳只有轻轻叹气,为他披上一件衣服。

    冒府上下唯独书僮茗烟知道他的心事。有一天,冒辟疆外出归来,见桌上扣了一只小碗,不知何故,便把碗翻过来。

    碗下有一只秤砣扎着几根青草,茗烟在一旁笑。他知道是茗烟在捣鬼,便唬着脸吼道:

    “谁叫你把这俗气的东西放在桌上的?”茗烟翘着嘴说道:“昨晚看你忧心便想给你解闷,既然是俗气的东西,你还整天想她。”

    冒辟疆听他一说,突然悟出了这道由秤砣青草小碗组成的哑谜,那秤砣寓意是“重”字,添上“艹”刚好成了“董”字,加上小碗就变成了“董小宛”三字,便拿扇头重重敲在茗烟头上,说道:“你小子有些鬼聪明。”茗烟揉着发痛的头皮开心地笑了。

    董小宛门前的是非越来越多,最讨厌的是一个叫吴化龙的角色,白天纠缠不休不说,晚上还搭了梯子站在院墙上唱山歌,尽是些郎呀妹呀之类的无聊词句。

    清静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仅只每天早上有一段短暂的清静。这天,陈大娘特意赶在单妈出门采购之前起床。她看见单妈蹲在墙角虔诚地烧一些东西,她走过去细看,单妈正在烧一叠叠金灿灿的咒符。

    “单妈,你买这个东西做啥子,白花银子。”

    “不是我买的,是前段日子从门上揭下来的。奇怪得很,那些道士叫我买,我不买。他们却白白地送来这么多。”

    “你烧它干啥?”

    “我想请几个鬼来收拾外面那些浪子。”

    “哎哟,我的单妈,这些灵符是捉鬼的,烧不得。你想想纸钱烧成灰都可以飞到地府,这灵符烧成灰也可以飞到地府。

    这捉鬼的东西飞到阎王头上,他不马上派黑白无常来勾你的魂才怪呢。”

    单妈听她说得有理,脸都吓白了,全身抖个不停,隔了好一阵子才恢复过来,但仍然心有余悸,使劲将那烟火踩灭,尽量不让它冒出一丝烟,据说纸钱是顺着烟飞入地府的。

    “那门前的坏人怎么办呢?”

    陈大娘说:“昨夜小宛想了条妙计。这条妙计只有你可以使出来。”

    “你说,怎么个使法?我就拼了这把老骨头不要,也得给小姐寻个安宁。”

    “街坊邻居都喜欢打听我们的事,是吗?”

    “是。烦人得很,我只字都不提。”

    “今天如果有人问,你就说小宛被三十三个无赖用刀子逼着离开秦淮河了。”

    “怎么这样说呢?”

    “小阳春戏中是这么写的。”

    单妈依言出了门。果然有几个花白头发的老妇和老汉又来和她攀谈。单妈这一次没让他们失望,穷尽了自己的想象力将那三十三个无赖的凶残描绘得淋沥尽致,仿佛有三十三把血淋淋的刀子在众人前直晃,又将董小宛如何如何凄凉的身世和际遇大大夸张一番。说到动情处,单妈都哭了,几个老人哭成泪人一般,有人说:“小阳春演的是真事呢。”有人直感慨:“多可怜的人儿。”

    于是,那些街坊邻居将单妈的话又加油添醋增加了许多悲惨情节传播开去。良心冲动使他们自发地要来保护这个美丽的可怜人,董小宛就这样从骚扰之中抢回来一些宁静时光。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