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龙腾小说网 www.ltxs.cc,灵太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点官俸粮食全拿了出来赈济灾民,自己全家老小和百姓一起吃糠咽菜。当官以来,他从不向上级官员送礼行贿,所以过去一直有人说他不好,说他无能力任官,只配做一个教书先生。现在把他的情况一一总结起来,才知道他真的是一个清官。胡太后特为他下了一道诏书,在全体官员中褒奖他的作为,特地从宫中选了最好的御马一匹。锦衣一套。被褥一套赏赐给他,并把他升职为南青州刺史。

    当时还有一个敷城太守阎庆胤,官声也很好,曾有阎太守的下人杨宝龙等一千来人联名上书,齐口称赞说:“阎太守多年节俭,曾从家中拿出一千多石粮食赈济穷苦人,有很多人是靠着阎太守活着的。”胡太后看了这份奏折后没有说什么,把它放到一边搁置起来。

    *******

    冬月,胡太后召集文武大臣到明光殿,对众臣说:“今天议论的第一件事,是要重新审议一下我这个太后临朝的事。自九月开始,我垂廉临朝已经数月,至今看来,诸多朝政已经处理清楚,眼下文武百官各居其位,各施其职,顺理成章已成定律,从今以后我就要退归后宫再不插手朝中政事,你们认为可否?”

    她的话音刚落,元怿出班奏道:“数月功效皆是太后一手成就,无太后则无朝庭之治。以臣看,太后还应以国事为重,继续留在朝庭为国执印。”

    崔光也奏道:“太后天威刚见端倪,我朝上下齐心如一,仰望依托天福;在这种关头,太后是不应该隐退的。”

    胡太后说:“以现在的形势看,我再临朝有这么三个不便:一是皇上虽小,尊为陛下,太后虽母,阶称殿下,殿下超越陛下是擅权,这就是孔圣人所说的言不顺;二是殿下之称众王皆是,皇族众王皆是皇家血脉,我区区一介女人虽称殿下,岂可凌越著王之上?这就是孔圣人所说名不正;三是殿堂之上,子重母轻,虽然是朝庭规矩,但有违天理,天下人必认为我朝尊卑颠倒,恐怕以后不敬父母之风从此兴起。以此看来,这样的事我不能再继续做下去了,你们也不能再这么做下去;因此,我退归后宫,是事在必行。”

    侯刚出班说道:“先皇圣祖开国不易,我们这些后人守国更难,堂堂我朝天国至今数百年基业,不可为一些陈规旧章而遗误大事。当今事实证明,太后治国胜于先皇,所以太后不能此时隐退。”

    元雍和元澄两人同时出班奏道:“朝中群臣众望所归,皆仰盼太后圣威。自古以来就有女人掌朝治国,三皇之中有女娲;我朝也曾有冯太后执国的先例,为何胡太后不能面朝?请太后君临天下。”

    他们两人这么一说,崔光。元怿。元怀。侯刚等人带领着文武百官齐齐地跪在堂前同声奏道:“请太后君临天下。”

    胡太后见此,起身说道:“众卿免口,虽是众望所归,我却不能夺皇儿天下而临君位。对于这样的大事,你们还是重新再议吧。”

    站在丹犀上的她,虽然是说得这么坚决,可是阶下百官却伏地不起,一个劲地向她请求,依然众口同称:“请太后君临天下。”

    崔光奏道:“我朝先君太皇太后也曾临朝。是谓太后临朝不为破例;今者众王。众臣共同奏请,尊太后为君,不为凌越;国母当朝,君临天下,不再尊卑颠倒;皇上幼小,其后临朝,是顺理成章;所以,请太后遂百官之意,君临朝纲,主掌天下,承救万民于急难之中。”

    胡太后站在高高的朝堂之上,看看满朝跪附的众臣,低头沉思了一会说:“众望之下实难推委,然我有一言在先:我今临朝是为皇儿理政,无皇儿之位也就无我之位,既是你们让我君临天下,也须以皇儿为主。依我主意:朝堂之上设两个皇位,我与皇儿同时执政。”

    群臣听她如此说法,一齐山呼:“万岁!”

    从此,北魏朝庭中,胡太后与自己的儿子同为陛下,共理朝政。虽然在这个时期,我国北方朝庭同时有两个“皇帝”却也使这个女人名正言顺地坐起了皇位。她与六。七岁的小儿子都是“皇上”可说话自然是以她为主。她也理所当然,名正言顺地称自己为“朕。”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朕”的女人,比武则天要早一百多年。

    *******

    腊月,是历代朝庭祭祀天地,国家的大典,祝愿国运昌盛的日子。胡太后在太极殿问众臣:“祭祀大典的日子快到了,依照我朝惯例,都是皇上一人主持,没有女人参加的份。但现今皇儿年幼,承担不了这么大的事情。朕想依照周礼中,君主与夫人共同祭祀的规矩参加今年的大典,不知可否?”

    礼官出庭说:“不可,周礼古制已经断绝多代,而我朝立国数百年间尚无女人参加祭典的范例。先皇改制多年,都在应用新法,更不应再恢复古制。”

    崔光出班说:“非也,先皇改制,并非改古制,而是改掉那些陈规陋习。好的古制历来受人尊重,各朝各代也都沿续着。我朝不许女人参加大典既违古制,又违今礼,并非明智之举。古往今来,女人参加大典的例子还少吗?东汉和帝皇后邓氏就曾参加祭祀大典。而今我朝太后君临天下,参加一个祭礼大典有何不可?”

    礼官被说得哑口无言,其他的人也再没有说什么的了,都默默的点头首肯。

    胡太后说:“就以众卿所议,朕与皇上一同参加祭祀大典。”

    到了吉日,宫廷内外焕然一新。文武百官盛装华服,侍卫队和仪仗队的阵容非常庞大威严。祭天的队伍车马喧天,京城内外的人潮阻塞了道路,城里城外旌旗招展,都围绕一个中心——皇帝和皇太后,簇拥着那高车鸾驾的黄罗伞盖。

    时辰一到,角炮震天,鼓乐齐鸣,铙钹共响,人呼马叫,浩浩荡荡的队伍开始从宫中出发。出了阊阖门,开向南面伊水河之北的圜丘所在之地,开始了祭祀大典。

    圜丘之上,香案高高地摆在上面,案中陈列着牛羊猪三牲和丰盛的供品。供坛四处都是香烟缭绕,神符飘飞,神巫神祝站列四周,把个圜丘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胡太后一手牵着小皇帝,在礼官的引导下缓步走上祭坛。然后小皇帝站在一边,胡太后一人主持,她先是拜祭天地,接着宣布祭祀开始。

    坛下的文武百官跟着胡太后,齐声向天高呼:“上苍宏大,保国安疆,社稷有幸,洪福齐天”祈祷过后,众人再向着南方上天跪拜三巡。接着礼官退后,神祝们上前,开始施行那些神舞。神跳。神唱什么的。再后,由胡太后和小皇帝一起带着文武百官和宫庭仪仗队。马。步。车三军一边奏着鼓乐,一边环绕圜丘缓行三周。然后再上坛礼拜焚香,这是第一阶段的祭典。第二阶段是由胡太后宣布大赦的诏书。免绢免税的恩赐等,过后又举行以酒祭奠。以后是第三阶段的仪式,由各军。各地选派的能人武将在前面的校场比武,这是大典的高潮,人群的沸腾也是从这时开始的。

    隆重的典礼一连举行了三天,人们还兴致盎然。

    大典过后,北魏在北方和南方接连打了几个胜仗。胡太后心中高兴,乘一日有闲,带着幼主来到华林园。他们先游了景阳山,又到都亭,太后见这里景物还算很好,便让人摆酒布席,宴请群臣。

    待众人都落座以后,太后举杯说:“朝政日新月异,众卿全都是有功之人,今天慰劳各位,都要尽兴才好。”

    小皇帝也高举着酒杯说:“祝众卿都好。”

    群臣纷纷离席跪拜称呼:“万岁,万岁,万万岁。”重新坐下之后自然是推杯换盏,肉林酒池。

    喝到高兴处,清河王元怿起身拜曰:“盛世明主,举国同享。臣斗胆请求一愿,不知太后可否应充?”

    胡太后笑着说:“朕早已经说过,人人尽兴才好,你的一个愿望有何不可?”

    元怿站起身说:“臣早闻太后弓法精奇,只恨无缘得见,今日太后高兴,何不让臣下一些无识之人得见高技?”

    胡太后说:“雕虫小技,何足挂齿。”

    元雍站起来,先向着皇上和太后打了一恭,然后说:“臣提一议,可否乘众人酒中作乐,比箭助兴?”

    他这一提,崔光等人也都起身说道:“比箭助兴最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