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龙腾小说网 www.ltxs.cc,草莽英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敢这么想。只望捷报先我到京,浮言自然可息,能放我归田,就心满意足了。”张经略停一下又说“汝贞,我家眷都在原籍,这里倒没有什么牵累。不过此去正逢炎夏,我的身体不好,只怕未沾君恩,先归黄泉。”说着,脸色便颇黯了。

    “大人请放心!”胡宗宪急忙答说“我也想到了,自有安排,包管大人一路上不会吃苦。”

    “喔,你是怎么个办法呢?”

    “我去凑这个数。”他伸一指低声说道:“一半送来人,一半让大人随身带去,上下打点,哪里还会吃苦?”

    “你说这个数是一千还是一万?”

    “当然是一万。”

    “这,”张经感激地说“这太费你的心了。”

    “患难相扶,理所当然。总之,大人请放心,等明天气程以后,我还要派人进京去照顾。松雪这方面,我也要打听一下,倘或是他跟大人过不去,我也要找机会劝劝他,勿为已甚!”

    “松雪”是赵孟覜的别号,当然是指赵文华。张经听他说得这样子恳切,感动异常,握着他的手,好半天说不出话来。“事不宜迟,我得赶紧先去安抚他们。这里请大人料理料理私事,回头我再来。”

    说完,胡宗宪告辞而去。走到厅上,只见总督衙门的属僚和幕友都在等候。胡宗宪忽然想到,赵文华未来,李天宠有事,在这里便数自己的权位最高;不但义不容辞要抚慰大家,而且也正是建立自己的地位的好机会。

    因此,他站定了脚说:“事起不测,是谁都想不到的。总督虽是被诬,不过现在是待罪之身,不便出面,公私一切,暂时都交给我了。”说到这里,他喊一声:“中军!”

    “中军在。”

    “锦衣卫卖我的面子,拿总督交了给我,此刻我交给了你,须尽力保护。总督刚正不阿,或者有人怀怨在心,有不逞的企图,所以,你要格外当心。除了总督的贴身随从以外,任何人都不准接近。”胡宗宪又加重语气问道:“你懂我的意思不懂?”

    当然懂,名为保护,实是监视。中军响亮地答一声:“懂!”

    这样发号施令,将总督缺位必须安排妥当的一切措施,有条不紊地交代妥当,胡宗宪还有两件大事,需要悄悄处理,一件是赵文华奉旨暂时摄理张经所掌的军务,应该尽速通知本人。不过,这件事说起来应该李天宠出面去办,自己越俎代疱,党援的形迹就太明显了。

    另一件更要瞒着人做,那就是他已许了张经的,设法为他去找一笔钱。一万银子不是小数目,得要及早筹措,而且不便假手于人。

    因此,他在匆匆写下一封报告张经被逮经过,请赵文华立刻赶来嘉兴的信,交由亲信随从骑快马赶递松江以后,随即派人到嘉兴最大的一家当铺“同和典”将那里的朝奉请来议事。

    这个朝奉姓江,胡宗宪与他素昧平生,甚至姓江的也还是等他来了问起才知道的。不过,江朝奉知道他是巡按御史,也知道他是徽州同乡,光凭这两点,就无事不可商量了。

    胡宗宪很客气,称江朝奉为“乡兄”他说:“有个胡元规,乡兄可知道这个人?”

    “知道,知道!怎么不知道?他是我们这一行的‘龙头’。我也听元规说过,他比大人晚两辈。”

    “对了!他是我族中侄孙。既然你知道,话就好说了。”

    “是,是!请大人吩咐。”

    “是啊!”江朝奉皱着眉说:“外面有人在传,说张总督坏事了,又说是京里派人来抓的,还有人看见过白靴校尉,就不知道消息真假。”

    “一点不假。”胡宗宪问道:“你们觉得张总督为人如何?”江朝奉想了一会答说:“人家坏事了,我们也不能昧着良心说话。凭心而论,张总督还不错。”

    “那好!如今要请你们帮忙了。张总督两袖清风,这一路去,哪里不要使银子。家眷在福建原籍,也还要接济。你们能不能凑笔钱出来帮帮他?”

    “是!”江朝奉问道:“大人看,帮多少?”

    “最少也得一万银子。”

    “这——”江朝奉面有难色,不敢轻易承诺。

    “现在是要一万银子用,也不完全要你们承担,请你们先想法子凑出来,作为我向你们暂借。随后大家再分摊,应该找回多少,归我负责。”

    “不是这个意思。”江朝奉说“是怕一时凑不起这么多现银。”

    “这样,先凑五千两,换成金叶子。另外五千两,明天一早送来,最好也换成金叶子。”

    “是!我尽力去办,尽快来跟大人复命。”

    “承情,承情,我替张总督代为致谢。”胡宗宪已经拱手送客了,忽然灵机一动,改口说道:“还有件事想跟你谈,你可知道张总督的职司,归谁来接?”

    “倒不知道。”

    “是赵侍郎。”

    “是他?”江朝奉又接一句:“也应该是他。”

    胡宗宪知道赵文华的口碑不佳,不过话还是得说:“保障大家安居乐业,以后都要靠赵侍郎了,乡兄,我的意思是,最好先拿面子拘住他,让他不能不尽心,不忍不尽心。那就是地方之福了!”

    “是。”江朝奉心想,开口无非要钱,便率直问道:“应该如何替赵侍郎做面子,请你老主持,该用多少钱,我们大家去凑。”

    “面子也不是替赵传郎一个人做。箪食壶浆,以劳王师,也是百姓该尽的本分。现在大兵已经出发剿倭去了,得胜归来,地方上应该慰劳慰劳弟兄们。我想请你为头发起,凑个数目备份全帖,送到赵侍郎那里,请他转发。这样,不是大家面子上都好看吗?”

    话说得很冠冕堂皇,江朝奉诺诺连声,答应照办。

    赵文华是傍晚到的。胡宗宪可真是替他大大做了一回面子,关照县官,转饬乡绅地保,挨家挨户去劝,出动男丁欢迎。从东门城外里把路就开始,排队夹道相迎;灯笼火把,一直照到府前街的清虚观——嘉兴最大的一个道观,颇饶花木之胜;是胡宗宪指定,赵文华的行馆。

    地方文武官员,当然也在欢迎之列:为头的是李天宠,神色是恭敬中带着些惴惴之感。他已经想到了,张经如此下场,必出于赵文华的排挤,领教了他的手段,自己识趣,再也不敢得罪赵文华了。

    赵文华却不大理他,比起对待胡宗宪的亲热,令人越觉难堪,勉强跟到清虚观,看赵文华并没有留他坐一会的意思,便悄悄溜了。巡抚一走,大家跟着散去,只有胡宗宪未走。

    “汝贞!”赵文华志得意满地“你看我的手段如何?”

    “不胜佩服。”胡宗宪答说“圣眷优隆,又有严阁老的倚重,我看华公真除的旨意也就快到了。”

    “不会,不会!我也不想外放,还是做京官舒服些。前几天我就有信给东楼,请他转禀严阁老,相机奏请皇上,召我还朝。”

    “还朝可也不能空手回去,办贼总得办个结果出来,但望俞大猷他们这次能好好打一仗,站稳脚步,诸事就好办了。”

    “对!我也是这么想。等我还朝的时候,希望是你接我的手。不过,由巡按一下子跳到总督,还没有这样的先例,要一步一步来!”说到这里,赵文华突然问道:“汝贞,你看李天宠如何?”

    “华公吩咐考查他的劣迹,这件事还没有来得及办。照我的看法,人倒还不错,就是贪杯不好,误了好多事。”

    “嗜酒误事就够了。等我来参掉他。”

    正谈到这里,只听擂门如鼓,递来紧急军报,是俞大猷报捷:王江泾与倭寇遭遇,展开激战,三路合围,永顺、保靖土兵,更见得力,一攻其前,一蹑其后,倭寇海盗,大败而遁,斩首1900余级,汤克宽的舟师,烧毁贼船200余艘,敌无退路,溺死者不计其数。

    这是从备倭以来,从未有过的战功。赵文华与胡宗宪的感想相同,是既喜且忧,且是忧多于喜,屏退从人,闭门密议,如何处置这个捷报?

    “先瞒着!决不能让张廷彝知道。”赵文华神色懔然地说:“这下他有了翻案的凭藉,反咬一口,入骨三分,不可不防。”

    “瞒是瞒不住的。”胡宗宪亦知事态严重,不可用纸中包火的那种危险办法“华公,我看须另筹善策。”

    “你说,什么是善策?”

    “我只能谈到这里。”胡宗宪说“所报如果属实,即是军兴以来的第一功。大捷不赏不贺,平淡处之,那于士气民心的影响太大了。我已经关照本地的殷商,捐献劳军,大概明天上午就有一笔数目很可观的款子,送来给华公分赏各军。”

    “嗯,嗯!”好大喜功的赵文华,觉得胡宗宪这件事办得很可人,因而改变了原来的想法,也可以说是启发了他的茅塞“是啊!我现在掌理全盘军条,论功行赏,是我份内的权责。汝贞,你再说下去。”

    “张总督那方面,不但不能瞒他,而且还要安慰他,让旁人相信华公并无成见,即有浮言,很快亦会平息。否则,江浙士风,好作不起之论,如果觉得张总督受了委屈,一齐起哄,甚至凑盘缠推人到京里替他讼冤,那麻烦就大了!”

    “啊,啊!你提醒了我!”赵文华高兴地嚷着“吾知之矣,吾知之矣!准定照你的办法。这里归你处置,京里由我安排。”

    “是!”胡宗宪很放心了“我要办的事很多,先跟华公请假,明天中午再来禀陈一切。”

    “好,你去吧!我今天大概也是一宵不睡了。汝贞,你回去先办一件事:第一、通知驿丞,非有我这里发的‘火牌’,不准派驿差,给驿马;第二、通知水陆关卡,非经特许,晚上闭关以后,不准通关。”

    胡宗宪知道这是赵文华控制消息传递快慢的手法,虽是小事,关系极重,因而不敢怠忽。出了清虚观,亲自到驿丞那里,传达了命令。然后转到总督行馆,去看张经。

    “恭喜大人!”他笑容满面地说“诸将不负所期,打了一个大大的胜仗。”

    “是啊!”张经兴奋而焦灼“我也隐约听说了,不过语焉不详,到底是怎么回事!”

    “详细情形也还不得而知。道路流传,终不免言过其实,不过,是个难得的胜仗,已经确然无疑。”

    “大人,”胡宗宪放出极冷静而又极恳切的词色“‘做事容易做人难’这句俗语,实在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自从赵侍郎来了以后,我更觉得这句话是熟透人情的甘苦之言。”

    忽然有此一段题外之话,张经虽不明所以然,却直觉地,而且有自信地认为这段话中蕴含着个人祸福所关的深意“是的!汝贞,你的看法,真是深获我心。”他灵机一动,试探着说:“我就是不会‘做人’,以致于落到这般田地,至今还不明白所以致此的缘故。汝贞,俗语道得好,‘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你的皎皎本心,灼然可见。过去的不必说了,来日可追;但愿将来我还有跟你共事的机会。至于眼前,汝贞,我希望你告诉我,我‘做人’的缺失在哪里?”

    “大人持正不阿,我很佩服。不过,柔能克刚,我冒昧要规谏大人的,就在这一个柔字。”

    “柔能克刚!”张经将这句成语念了两遍,觉得胡宗宪答非所问,不免失望。

    “大人何以致此?其中的缘故,实在可以不必多问!眼前第一大事,是如何化解这场意外之祸?宗宪不才,凡可以尽力之处,决不敢退避。只是‘祸福无门,唯人自召’。这一路到京,能不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全看大人自己了!”

    这几句话说得很结实,张经不由得动容了。“不错,‘祸福无门,唯人自召’,总因为我得罪了人,才有这场祸事。”他紧接着问道:“今后自求多福,应该如何做法?汝贞,你一定有以教我!”

    胡宗宪心想,张经到底忍不住气说了实话。他原是知道自己遭祸的原因的。只要他识得赵文华的利害,便有法子,让他照自己的话做了。

    于是他想了想,先提一问:“我想请问大人,到京以后,如何自辩?”

    “我,”张经很谨慎地答道:“有什么,说什么。”

    “那么大人估量,皇上是不是会听大人的自辩呢?”

    “这我可不敢说。不过,皇上即使不相信我的话,总也要问一问人,总也要查一查事实。”

    “大人持此想法,危乎殆哉了!”胡宗宪的神态很率直。唯其率直,反显得忠实“皇上在西苑修道,已经十几年不见大臣,有所垂询,‘夜半宫门出片纸’,简略非凡,只有两个人看得懂,这两个人之中,与大人祸福有关的,又只有一个人。这个人如果不肯帮大人的忙,皇上问别人亦无用,更不用谈什么‘查一查事实’。”“喔,”张经很注意地问:“我倒先要请教,是只有哪两个人看得懂皇上的手谕?”

    “这两个人之中,先说与大人无关的那一个,是华亭相国夫人。”

    华亭是松江的别称;“华亭相国”指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徐阶;在“阁老”中,徐阶原来位列第三,能够进位到仅次于严嵩,即为夫人之力。

    胡宗宪是听赵文华酒后闲谈,提到过徐夫人的才智。据说有一次皇帝梦见“罏蠼”二字,不知作何解释?便写下这两个字,嘱咐太监去问礼部尚书徐阶。

    这两个字,所有的字书中都不载,不但不明它的意义,连读音都不知道。于是徐阶召集大小京官,以及京中有名的文士,遍查比较冷气的书籍,希望找到这两个字的出典。结果是白忙了一场。

    身为大臣,连这样一件小事,都不能使皇帝满意,禄位只怕难保。因此,徐阶的神色不怡,徐夫人问明缘故,想了想说道:“我记得道藏的‘法海玄珠’有这么两个字,是鬼来求食之意。”

    徐阶急急去检道藏,果然有此二字。于是五更入朝,带着“法海玄珠”去复命。皇帝恍然大悟,梦见“罏蠼”二字,原来是饿鬼来吃食,因而传旨:京内京外,广设水陆道场,瑜伽焰口,为饿鬼施食。在皇帝想:倘或不能解得这个疑团,饿鬼无所得食,投胎人世,会把铁桶江山搅得一团糟。照此看来,徐阶之功不可没,因而将他由礼部尚书升任为东阁大学士,入阁办事,成为宰相,位在李本之次。

    又不久,皇帝派太监交一张手谕给徐阶,上面只有6个字:“卿齿与德,何如?”齿是年齿,德是德行。但怎么叫做“卿齿与德,何如?”是问徐阶,德行能与年俱深吗?这似乎不成话说,而玩味语气倒像是诘责徐阶,年齿徒长,德行不修。因而大为焦忧,不知如何奏复。

    到得归寝,徐阶仍在念念有词,翻来覆去所念的,只是这6个字。徐夫人忍不住开口了“德,或者是指另一个人。”她说:“是指欧阳尚书。”

    “欧阳尚书”就是接徐阶而为礼部尚书的欧阳德。这一解对了!徐阶第二天便手写“条对”自己的年纪多大,欧阳德的年纪多大。皇帝一看“条封”知道徐阶可以大用了——手谕的简略,并非皇帝躲懒,而是有深意的:第一,皇帝潜居西苑修道,连阁臣都难得见一面;军国大事的裁决,全用手谕,如果写得明明白白,传递之间,不免泄露机密,所关不细。用这样类似隐语的写法,旁人茫然不辨,便可收到保密的效果。

    第二,是测验大臣能不能了解自己的意思?如果看法想法大致相同,则文字虽不可解,意思可以猜测得到。徐阶经此两番测验,皇帝十分满意,将他晋衔“柱国”在阁臣的班序中,驾李本而上之,成为次辅。

    “华亭相国虽为次辅,不过大人的这一案,皇上不会问他,所以我说,徐夫人与大人无关。有关系的只有一个人:严公子!”

    “严公子”当然是指严世蕃。严嵩做宰相少不得这个儿子,就因为皇帝的手谕,有似哑谜,而唯有严世蕃能够彻底了解;也唯有严世蕃执笔的奏对,能够迎合皇帝的意旨;换句话说,也就是唯有严世蕃能够操纵皇帝的爱憎喜怒。

    这样,张经祸福的关键何大,就可想而知了。胡宗宪为他指出,不管他的辩解如何合理、如何有力,而皇帝在作处置之前,一定会先询问严嵩,严嵩又必先问他儿子,严世蕃的一句话,便可以决定张经的命运。

    “恕我直言,”胡宗宪说道:“大人的被祸,必是无意中得罪了严阁老父子的缘故。如今只有徐图化解,倘或上疏讼冤,辩解愈有力,便愈显得严阁老父子诬陷好人,亦愈中他们父子之忌,必欲置大人于死地而后快!大人自顾如何?”

    这一番话说得张经毛骨悚然,自顾决非严氏父子之敌,便只有委屈求生。然而委屈之意,又如何表达呢?这当然亦非问计于胡宗宪不可。

    “汝贞!事到如今,我只有靠你了!”他死心塌地说道:

    “你怎么说,我怎么做。”

    “这也是我义不容辞的事。”胡宗宪很谨慎地说:“我如今不敢说,一定可以为大人免祸,没有十分把握而说满话,就是不诚恳,会耽误大事。我如今只劝大人,不要急,不要忙,从容沉默,自己把大事看作小事,勿涉张皇,则水到渠成,小事便可无事。”

    “是!”张经深深点头“‘自己把大事看作小事’这句话说得很中肯。我准定照你的话,也不必怨天、也不必尤人,只当年灾月晦就是。”

    “正是这话!”胡宗宪大为欣慰“大人的风度越好,我们替大人化解打点,越容易着力。”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