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龙腾小说网 www.ltxs.cc,荆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轻掩上。

    “荆先生!”

    “喔!”荆轲从容地关照那名健仆:“樊将军在作一通机密文书。托我转告你们,一时不必进去伺候。”

    “是。”

    “还要奉烦一事。”

    “请吩咐!”

    “托你立刻派人,骑一匹快马到东宫,禀告太子,命驾樊馆。此是要公,不可延误。”

    那健仆匆匆到厩中挑了一匹好马,牵出侧门,腾身而上,猛挥一鞭,冒着正午的骄阳,赶进城去。

    到了东宫,自有舍人接见,听说是荆轲的差遣,那东宫舍人不敢延误,立即进去禀报。

    太子夫妇正与夷姞在一起午食——她有些食不下咽似的,一见东宫舍人的脚步匆遽,索性放下匕箸,大声问道:“可是樊馆有人来?”

    东宫舍人一楞,眨着眼答道“正是。”

    “怎么说?”夷姞又问:“说请太子立刻到荆馆去?”

    “不!请太子命驾樊馆。”

    夷姞的心情又沉重,又轻快,挥挥手说:“好,知道了。你请下去吧!”

    太子丹诧异极了,他简直一点门路都摸不着,唯有一叠连声催问:“妹妹,怎么回事,怎么回事?”

    “且先吃完了饭再说。”

    “我也吃不下了。”太子丹咽口酒浆,漱漱口,接过宫女递来的手巾,擦一擦脸,忙不迭地又问:“快说吧!是怎么回事?”

    倒是太子夫人看出几分来了“你忙什么?”她说“必是荆先生预先有话嘱咐了妹妹,到书斋里慢慢谈去。”

    “对!到我书斋里去。”

    兄妹俩到了书斋里。夷姞看着太子丹亲自关好了门,才悄悄说道:“樊将军不在人间了!”

    “啊!”太子丹有莫名的惊愕“你怎么知道?怎么死的?”

    “自尽。”

    “为什么?”

    “为我们燕国。”

    “啊!”太子丹仿佛意会,却又想不明白,着急地说“我心里乱得很。你要言不烦告诉我,可是荆卿跟樊将军说了什么?”

    “是的。”夷姞想了一下,用最简单的语句,叙述了整个事件:“入秦非有樊将军的首级不可。荆卿知道你不忍杀他,所以独断独行。今天他一到樊馆,樊将军就算死定了!刚才来的消息很好,樊将军视死如归,同意了荆卿的办法。”

    这一下,触动了太子丹的记忆,清清楚楚地记得,当时荆轲如何建议取樊于期的首级,他如何不肯同意,荆轲如何不悦,最后荆轲改变了态度,欣然应允,另作筹划。照现在看来,就在那一刻之间,荆轲已预见到今日之事了!

    “唉——!”太子丹长叹一声,无法分辨自己心里是何滋味?只说了说:“从今以后更报答不尽了!”

    “哥哥!”夷姞心理上早有准备,比较冷静“你快到樊馆去吧!”

    “喔,真是!我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就去,就去!”太子丹一面说,一面匆匆奔了出去。

    “慢着!”夷姞一把拉住了他“哥哥,你知道如何料理樊将军的后事吗?”

    “那还用说?如何隆重如何办!”

    “千万不能!”夷姞使劲摇手“不能为樊将军发丧,更不可公然表示哀悼,要做成秘密处决的样子。”

    “这,这是何故?”

    “唉!你怎么想不明白?照你那么一做,樊将军就算白送了一条命,死不瞑目!”

    越说越玄了!太子丹敲敲额头苦笑道:“好妹妹,我方寸大乱,极简单的道理怕都想不通了。你说明白些吧!”

    “极明白的事,秦国有无数间谍在燕国。”

    “啊!”太子丹失声一喊,终于想通了,这是要瞒住秦国君臣的耳目,装作为了讨好秦王,秘密处决了樊于期--照这样子,自然不必发丧,不必哀悼,更不能泄露事实真相。

    “我不必再往下说了吧?”

    “不必了!”太子丹定一定神说:“等我好好想一想。我该怎么办?”

    他想到的第一件事,是派东宫舍人,驰赴樊馆,封锁消息。然后,选派了几名老成谨慎,从不泄漏东宫秘密的职属,随他一起到樊馆去办事。最后,他请夷姞到荆馆去看望荆轲。就是太子丹不说,夷姞也有此意。兄妹俩一起出城,自然是夷姞先到荆馆。

    在荆馆,夷姞象一个贤慧的主妇,但也象一个大家庭中最小偏怜的女儿,所以上上下下对她在尊敬以外,另有一份近乎纵容的关爱。这时,有好些人在荆馆门前引领盼望,等车一停,立即都围了上来。

    “公主,公主!怎的到这时候才来?”第一个带埋怨的语气说。

    “快请进去吧!荆先生问了好几遍了,公主来了没有?公主来了没有?”第二个道出了他们在等候她的原因。

    “荆先生在延曦阁。”第三个说了荆轲的下落。

    “原车进去吧,大太阳底下,别晒坏了!”第四个挽扶着夷姞上车——季子未曾跟来,夷姞正需要有个女侍伺候。

    辘辘车声,响到延曦阁前,传入荆轲耳中,顿时涌起无限的喜悦,他就象落入波涛汹涌的大海而抓住了一块得以依赖的浮木似地,这颗心总算踏实了。

    于是,他想到了第一句要说的话,等夷姞的影子刚刚出现,他就重重地叹了口气:“唉!你总算来了!可知道我怎么样的盼望你?”

    当着下人说这样的话。夷姞不免羞窘。等女侍退了出去,才走到荆轲身边,微带埋怨地说:“得到信息,跟哥哥把话说明白了,立刻就赶了来,可说毫无耽搁。你怎地就急得这个样子?”

    “我浑身发软,心里空落落地,就象悬在半空中一样,只巴望你来解救。”

    夷姞不知道他为何如此震动?但极了解他需要她的心情,便伸一只手让他紧紧握着,同时告诉他说“哥哥到樊馆去了。他已完全懂得你的用意,一定可以办得妥妥当当。你放心好了。”

    荆轲点点头,长长地透口气,没有说什么。

    “经过情形如何?说与我听听!”

    “比你想象的还好!樊将军从容赴义,如浩然还乡。这才真是勘得透生死关头的人!”

    “既如此,你应可问心无愧,何苦忧戚?”

    “我也想这么想。无奈,身历其境,感受不同。我从未杀过人,不幸之至,第一趟就杀了个无辜的人!”

    “咄!”夷姞怜爱地责备“照你的想法,倒象樊将军,是枉死的人!岂不辱没了他重于泰山的一死?”

    “你责备得对!当时我就不敢流泪,怕我的眼泪亵渎了樊将军。”

    “樊将军死而有知,一定在九泉之下感激你!他的余生凄凉得很,这一死却是极其珍贵,名垂千古,死而不死!”

    “真是这样吗?”荆轲极注意地问,眼中闪耀着欣慰的光芒。

    “自然。这是极简单的道理。你也跟哥哥一样,心情震动,人变得笨了,连一些极简单的道理都想不通。”接着,夷姞把太子丹张惶失措的情形,当作笑话般说了给他听。

    “这就是我事先不肯告诉他的原因。”荆轲停了一下说:“不过,我也强不了多少!只临场的那一刻,能够镇静不乱。事后就不行了!如果没有你,我真怕我会崩溃。”

    “现在呢?”

    “现在心里舒服得多了!喔,有句话趁我此刻想起,早早告诉了你:等嬴政一死,务必为樊将军好好发丧!”

    “这还用你叮嘱?哥哥当然会这么办的。还有——。”

    夷姞猛然惊觉,赶紧举手掩住了口,偷觑着荆轲。

    由于她的神情过于奇特,反更引起荆轲的注意,相处至今,无话不谈,彼此的了解,如见肺腑,所以差不多已没有什么忌讳可言;唯一的例外是,自结为夫妇以来,夷姞从不谈他成功以后如何?

    于是,荆轲恍然省悟她这一奇特的神情的由来了!

    她失惊的,正是她几乎触及了忌讳。当秦庭一击,独夫伏诛,太子丹的苦志得伸,樊将军的大仇已报,此时真相尽白于天下,原来燕国并非修好,荆轲亦非使节,而樊于期是自甘授首,助成大事,众口相传,说燕太子丹媚秦杀樊,原来也只是瞒人耳目的一计。这一来,燕太子不义之名,自然昭雪,樊于期身后哀荣,亦可以大显,但是荆轲呢?

    荆轲一定遇难!燕国也一定会为他发丧,而且规模必然比樊于期的丧事更来得盛大。这是夷姞由谈樊于期的身后而联想到的,可是她不敢说,并且怕他会发觉,所以才有那样惊惧的表情。

    夷姞!荆轲在心里说:你绝顶聪明,而这个想法错了!你当它是忌讳,以为谈到那一死会叫人难过,不会的!我不在乎。我只不放心我死了以后的你。

    这才使得荆轲真的难过了。然而他也跟她一样,不敢说破。他们都是万分凄苦的心情,却都是只想到别人,未顾到自己。

    由于两人都想隐藏心事,因而都很谨慎地避免谈到入秦以后的一切。荆轲觉得有一层须得表白,他在刺杀嬴政时,决不会象今天这样震动不安,但是,这话此时不方便说了。不说,实在不安——怕夷姞会怀疑他的胆量,因而替他担忧。想来想去,还是要说。

    “我想你或许会奇怪,何以我对一条人命,看得如此器重?照这样子,我或许下不了手去杀嬴政。是吗?”

    “不!”夷姞脱口相答“我不知道你怎会想到这些话?我可是没有想到过。”

    “那么,现在你是知道了。你想,我会不会这样!”

    “不会!”

    “为何不会?”他怕她是故意不肯说真话,所以要她提出解释。

    “这就是你不同于亡命之徒的地方。”夷姞从容答道:“亡命之徒拿杀人不当回事,因为他不懂生命的意义,更不懂勇与怯的道理。宫中有个侍医,技艺精妙,为人施刀圭,淡笑自如,但遇到他的爱子得病,他自己不敢置药。凡出于爱,勇者可怯,怯者可勇。你何爱于嬴政,为何下不了手!”

    “啊!”荆轲高兴地笑道:“你讲得比我自己还透澈。”

    然而,夷姞实在不愿意多谈这些道理。在这炎炎夏日,应付了这么一场变故,还要费尽口舌来安慰荆轲,身心交瘁,真的太苦了。她需要休息,需要找些有趣的事来松驰绷得太紧的心弦。

    于是,她伸个懒腰,用柔腻的声音说道“我可真是累了!不能跟你谈那些道理了。得找些消遣,才能打发这么热的天气。”

    “去荡舟如何?”

    “我不想动。”夷姞懒洋洋地笑道:“只想弄些什么清凉的东西吃。”

    “我来!”精神已大为恢复的荆轲,蹶然而起。出了延曦阁,叫人从池中挖了肥藕,取出窖藏的冰雪,调制好了,用一只青玉盘盛着亲自捧了进来。

    一看这绿白相映的颜色,夷姞便觉中意,取片藕尝,藕也爽脆甜嫩,于是两人谈着嚼着,一大盘藕只剩下一片了;他们不约而同地伸手去取,却又不约而同地缩回了手。

    “你来!”荆轲指着藕说。

    “不,我吃得太多了。”夷姞拈起那片藕递给荆轲“这一片归你。”

    “这样吧,一人一半。”

    他把那片藕,一掰两半,数根藕丝,牵连不断--荆轲楞了一下,把那两半片藕,悄悄放入盘中,闭口不语。

    “怎么?”夷姞诧异地问。

    “我不想吃了!”荆轲答道:“藕断而丝连,如果一人一半吃了下去,连丝都断了!”

    “嗨!”夷姞笑了“你的心肠要软起来,比什么人都软。”

    她的话还没有说完,便已发觉,这实在不是一件好笑的事,荆轲一向善于隐藏感情,只是她比较能够看得真切,然而她虽知道他情多而深,但也直到今天由于樊于期之死,才发觉他的感情深厚得近乎软弱——此刻的态度,更是个鲜明的证据。

    这是件深可忧虑的事!夷姞在想,他入秦以后,万一对她割舍不下,眷恋瞻顾,如她哥哥所担心的,柔情消磨了壮志,那一来岂不耽误了燕国的大事,也毁了他自己的英名志业。算起来,罪魁祸首是她;变成爱之适足以害之了!

    于是,刚刚才感到清凉些的夷姞,又出了一身的汗,满心烦躁,坐卧不宁。荆轲觉得奇怪,同时也有些不安,不能不问一问。

    “可是受了暑,又累了,身体不舒服?”说着,伸手摸了摸她的额角,似乎有些发烫,便又忧心忡忡地说:“你可病不得啊!”“那里来的病!”夷姞答道:“你不要瞎担心!我只想找个地方,一个人静静地休息一下。”

    “那你在这里好了。我让你!”

    就这时,有人禀报,说东宫舍人求见。荆轲还未答话,已看见东宫舍人,匆匆奔了上来,于是,就在延曦阁中接见。

    东宫舍人是奉了太子丹的命令,来向荆轲报告料理樊于期的后事的情形,并且要向他征询:樊于期的首级函封以后,存放何处?

    “放到我这里来!”荆轲毫不迟疑地回答。

    “是。那么我回头就送过来。”

    “不!”是夷姞的声音,她突然出现在门口,提出反对“应该供奉在樊馆。”

    “喔,公主!”东宫舍人先行了礼,然后答道“太子本来也想这么办,又怕供在樊馆或有差池。”

    “有何差池?”

    “樊将军的首级珍贵得很,怕人盗了去,到秦国献功领赏。”

    “既如此就该派重兵把守。”

    “是!”东宫舍人口中答应,眼却看着荆轲。荆轲自然以夷姞的意见为意见“就这么办吧!”他说,

    “烦你禀告太子,说公主跟我都是这样的意思。”

    “太子呢?”夷姞接口发问:“可要来看荆先生?”

    “今天怕不能来了。因为看见樊将军枭首,过于悲惨”

    “好了!”夷姞很有力地打断他的话“你不必往下说了。请回去复命吧!”

    “是!”东宫舍人行礼辞别。

    荆轲把他送出阁外,懒懒地凭栏而立,什么事都不想做——他的刚刚平伏的哀戚,又叫东宫舍人给挑起来了!看到荆轲如此黯然不欢,夷姞越发自信她对东宫舍人所说的话,完全不错。如果拿樊于期的首级置于荆馆,这对荆轲是个朝朝暮暮都能感受到的刺激。他现在最需要的是把情绪平伏下来。尽这一夏天的功夫,她要帮助他活泼天机,培养浩然之气,然后,在他动身的时候,想个办法激起他的悲愤,昂扬他的壮志。以这样一种方式来调整他的心境,才能保证他入秦的任务,必如人意。

    就在这短短的片刻,她筹划好了一切。她非常快乐,内心充满了一种庄严的感觉,她为她自己的决定感到骄傲,因为那只有她才能做到,而且也只有她才能发觉整个事件的症结,而需要作这样一个决定。当荆轲成功以后,没有人会知道,如果不是她了解荆轲的情感,作了最好的疏导和培养,荆轲也许不可能收功于五步之内!

    这份功劳将要放埋没,似乎是个遗憾。然而比起对荆轲的爱,这个遗憾实在算不了什么。只要能帮助荆轲,克保全名,始终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大丈夫,她就虽死无憾了!

    于是,夷姞这天回城,深夜又到东宫去看她哥哥,她有许多话急于要告诉他。

    太子丹原也是个重情而近乎懦弱的人,眼看樊于期死后枭首,惨不忍睹,因而在精神上所受的震动,更过于荆轲。而且由于要瞒人耳目,连抚尸一恸都不可能,这满怀的悲痛疚歉,抑郁难宣,以致于真的病倒了。

    但因天热,睡不安枕,所以听见夷姞一到,仍旧叫太子夫人把她迎入卧室,想问一问荆轲的情形。

    “他跟你一样,都是受了刺激。不过,他已经好了。”

    “怎么呢?”

    “我开导了他一番!”夷姞半歪着头,微扬着脸,老气横秋地说。

    病中容易生气,太子丹不能容忍她的骄狂,看着太子夫人说:“你看看,她这说话的神气!”

    “只要有理就行了!”太子夫人巴不得她也拿开导荆轲的话来开导他:“妹妹,你跟荆先生怎么说来的?”

    夷姞挪一挪身子,双手撑地,微向前俯,换了副极恳切的神情对太子丹说:“哥哥!你们都觉得对不起樊将军。其实,要照你现在这样子,才真的是对不起死者!如果我是樊将军,又早知你们是这样子的妇人之仁,我决不自尽!太傻了!”

    “哦!”太子丹一挺身坐了起来,把头伸出帐子外面,手指着夷姞“你说,我该如何?”

    “节哀办大事。别老想着他的死,该想到如何为他报仇,叫他含笑九泉。”夷姞停了一下又放低声音说:“秦国在这里的密谍,恐怕此时已在路上,星夜赶回咸阳报喜信去了。如果第二拨人回去,说燕太子因杀了樊于期,震悼致疾,哥哥,你想,嬴政岂不要动疑吗?”

    “啊!”太子丹定定神问道:“这话是荆卿让你来说的?”

    这句话问坏了“哼!”夷姞冷笑一声“你只以为我凡事受他的指使么?就不作兴我也有见解?真是太藐视人了!”说着,把头扭了过去,不爱理他。

    太子夫人没有听懂他们的话,所以也不知夷姞因何动气?只慌慌张张地问道:“兄妹俩说得好好的,怎么一句话又翻了!”

    “是我不好,”太子丹笑嘻嘻地伸过手去,握住夷姞的肩“妹妹!你的话不但见解高超,而且真是药石之言。你看,我的病不是好了吗?来,来,我从中午到此刻,还没有吃饭,夜这么深,你怕也饿了,就在这里陪我吃点东西。我还要请你开导开导。”

    夷姞的怒气,一笑而解。陪着太子丹进了些消暑点饥的饮食,然后一起在院子里纳凉,少不得又谈到樊于期的后事。

    太子丹告诉她说,樊于期的无头尸体,已用樟木雕了一个人头安上,入棺盛殓,就葬在樊馆后园。那函封的首级,决定也供置在樊馆正厅,太子丹本意还想举行一个祭礼,此刻也决定取消了。

    “主要的是,对外应该有所布置。”夷姞说道:“就表面来说,是替嬴政办了一件大事,然则照常理论,应对秦国有所表示!”

    “对!这倒提醒了我。”太子丹深以为然“应该早早修书致秦国,表明‘修好’的诚意。这件事,明天我得跟荆卿好好商议一下。”

    第二天午前,太子丹和夷姞一起到了荆馆。与荆轲相见之下,自然有一番伤逝念旧的话,但彼此的哀戚,已非樊于期刚死的时候可比,而且也都怕引起对方情绪上的波澜,不敢往深处去谈,所以仅止于感叹而已。

    对于荆轲,太子丹在感激以外,还有一份异常的疚歉;荆轲原不必出面去要求樊于期自尽的——那是他应作的事。因此,荆轲由于樊于期之死而感受到的震动和不安,等于替人受过。太子丹自然应该表示歉意。

    但是,表示了这份歉意,即等于表示荆轲做错了事,所以他只向荆轲郑重致谢,而把歉意藏在心里。当然,在荆轲看,他的致谢都是多余的。

    “对于秦国,”太子丹紧接着谈到正题:“我以为应致一书札。作了个稿子在这里,请你裁酌。”

    荆轲细看了那稿子,内容是自陈修好的诚意,以诛杀樊于期作证,接着陈述,将于秋间遣上卿荆轲为专使,赍送樊于期的首级,及督亢地图,输诚纳款。

    “很好!”荆轲交还了稿子,又问:“不知遣谁送去?”

    “这还没有想到。”

    荆轲灵机一动,微微笑道:“我倒想起了一个人。”

    “谁?”

    “成封。”

    这未免匪夷所思了,夷姞在一傍先就表示反对:“成封是秦国的叛将,叫他回去,不是送他的命?”

    “说不妨跟他说一说,看他如何表示?如果他肯去,就不必叫他去!”

    这叫什么话?太子丹和夷姞细想一想,终于了然,兄妹俩对看了一眼,转脸一齐望着荆轲笑了。

    “你是想趁此机会试一试成封?”夷姞问道:“成封果真是秦国的叛将,决不敢回去,倘是秦国的间谍,便落得有此脱身的机会。是不是?”

    “那还用问?”太子丹接口代答“所以说,他如肯去,反不能叫他去。”

    “我想这没有用。如果成封连这点道理都不明白,他还够格当间谍吗?他自然一口拒绝,不肯去的--照这样子,”夷姞振振有词地问荆轲:“你能试出他些什么?”

    “还是能试出来。”荆轲异常沉着地对太子丹说“请先照我的建议办。看成封是怎么个态度?”

    成封的态度,很快地就知道了。果如夷姞所料,一口拒绝,而且据说还非常恼怒。

    “成封是忠实可靠的!这下可以断定了。”荆轲对夷姞说:“如果他是秦国的间谍,对此使命,至多峻拒,无须恼怒。”

    是的!夷姞此时也想到了,叫秦国的叛将仍回秦国,这是无意间开玩笑,还是有意借刀杀人?但不论那一项,都足以招致成封的恼怒,却是很明白的。

    “你看着!”荆轲又说“还有花样出来!”

    “但愿不要再出花样吧!”夷姞真怕再有意外的麻烦,把荆轲的刚刚平伏的心境,又激起阵阵波澜,所以这样忧心忡忡地说。

    荆轲笑笑不响,心里却在考虑——他料定成封,必定还有动作,得要仔细估计一下,看看可要预作防备?

    夷姞自然不知道他的心事。她虽关切着他的预言,而且相信他作此预言,必有所见,但总以为就有事故发生,也不会在此朝夕之间,既然他不愿多说,她也就暂且不问了。

    谁知道就在夷姞刚要离去时,忽然有个意想不到的熟人来到荆馆——那是昭妫。

    “如何?”荆轲笑着问夷姞。

    “不想来得这么快!”夷姞问道:“你看他是何来意?”

    “可得而知者,必是为成封的事。”荆轲搓搓手说:“拜托你代为接见。这是个缓冲。”

    夷姞会意了。他是怕昭妫提出什么令人为难的要求,当着面不便于拒绝,由她代为接见,便有个推托的余地了,所以欣然应承。

    等把昭妫领了进来,一见她那汗水淋漓,气喘不已的狼狈样子,夷姞觉得好生可怜,便安慰她说:“昭妫,你深夜来看荆先生,必是有要紧的话说。跟我说也一样,我能作主的,一定替你作主。”

    “多谢公主!”昭妫俯伏在地,感激地说了这一句,左右看一看,有女侍在傍,便不敢再说下去。

    “你来!这里凉快。”

    夷姞一面说,一面特别假以词色,亲手拉起昭妫,把她领到水榭北面的一间小阁——这间阁子深藏在内,隔绝人迹,不虞泄密。

    于是,昭妫跪近夷姞身傍,说了来意。她是来告密的,但也是来乞援的。她说:成封对于太子丹遣他到秦国投书一事,不但恼怒,而且大为恐惧.由于樊于期的被杀,他认为燕国的政策改变,已经显露了极清楚的迹象,燕国将不再与秦国为敌,而是对秦国投降。因此,遣他到秦国去投书,实际上是帮助秦国制裁叛将,现在拒绝是拒绝了,可是性命还不能保住,他相信他会遭遇到跟樊于期同样的命运。他不甘于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因此,他决定逃亡,并且想带着昭妫一起走。

    “公主,你想,我怎能听他的话?可是,我又不能不听他的。真难死我了!想来想去,只有来求荆先生,转求太子,贷成封一死,现在有公主替我作主,是意外之喜。”说着,昭妫又磕下头去。“成封、昭妫的两条命,都在公主手里。求公主恩典。”

    话中有以死相挟的意思。夷姞不知道昭妫此来,是她自己的决定,还是成封的授意,但是,从“不能不听他的”这句话中,她已可断定,昭妫不是不想跟成封一起逃,而是不敢逃,知道燕国关禁严密,不容易逃得出去。就让他们逃了又何妨?这出于同情的一念,突然触发了她的灵感,立即做出异常懊恼的神色,紧锁双眉,把头转过来,转过去,是那种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一筹莫展的神情。

    昭妫看得一阵阵惊心不止!果然,太子要杀成封,公主也知道的,所以才有此为难的样子。事到如今,只有硬着头皮把这条路走到底了。

    “公主!”昭妫哀声说道:“求公主明示,果真成封罪无可赦,昭妫愿求先死!”

    夷姞不答,但更痛苦了,终于她细长的双眉一扬,作出已断然有所决定的姿态。

    然后她低声问道:“你到这里来,成封可知道?”

    “我瞒着他来的。”

    “这时候城门已经关了,你一夜不回去,成封岂不要疑心你来告密么?”

    “我想过的。”昭妫答道:“我想:如果荆先生肯救成封,自然也会派人送我回城,若不肯救,我也用不着回去了,城门关不关,都不要紧。”

    “唉!”夷姞重重地叹口气:“你真糊涂!原是荆先生的主意,你反倒来自投罗网!”

    一听这话,昭妫吓得腿都软了,一下瘫在地上,抱住夷姞的双足:“这可只有公主一个人能救成封了!苍天有眼,叫我遇见公主,总算还有生路。”

    “别多说!”夷姞低声喝道:“跟我回城。”

    昭妫会意,这里耳目众多,她的话若是传到荆轲耳朵里,听说成封有些异图,必然先下毒手,那是反速其死了。所以赶紧定一定神,装得从容无事,悄悄跟在夷姞身后,出了水榭,一起回城。

    夷姞特意叫她同车,出了荆馆,低声问道:“你们夫妇俩可有积蓄?”

    昭妫不解此话的用意,老实答道“成封曾蒙太子赏赐。我也有些钗环手饰,过日子倒不愁。”

    “这就省事了。我本想先带你回宫,取些钱给你,现在不必白耽误功夫;一回城,你们夫妇俩就赶快走吧!”

    “走?”

    “不走,在这里坐以待毙么?”

    昭妫又惊又喜!可是如何逃出国境呢?难道公主不知道,若无关符,插翅难飞?

    她的念头还在转着,夷姞却又开口了:“进了城,我把我用的—道关符给你。”

    “公主!”昭妫失声而喊。

    “禁声!”夷姞轻声喝阻“你不必说那些感激我的话,这点干系,我还担得起,好的是成封不比樊于期,就逃掉了,也无大碍。你们夫妇俩,连夜走吧,走得远些!”

    夷姞说一句,昭妫应一句。车中极黑,她看不见公主脸上的神色,但仅是那慈祥的声音,就足以暖到心头了。

    进了城,先送昭妫回家。下车时,夷姞把从东宫领来以后,—直便未交还的那道关符,郑重地交给了她,然后驱车回宫。

    一个人在灯下独坐,想想自己所做的事,又好笑,又得意,但也不免惴惴然,觉得有些冒失,可能会有什么事先无法想象得到的意外发生。

    这神态引起了季子的注意,再想到昭妫,越发料定必有事故发生;于是率直动问:“昭妫跟公主说了些什么?”

    “一件极可笑的事。先让你纳一宵的梦,明天你就知道了。”夷姞诡秘地微笑着:“明天一早,你找个事故,到东宫去一趟:听见了什么消息,搁在心里,回来告诉我。”

    等一觉醒来,听得外面窃窃私议的声音,想起前一天夜里,曾嘱咐季子到东宫打探消息,陡觉精神一振,残余的睡意,一扫而空。轻轻咳嗽一声,立即听见外面在说:“公主醒了!”

    屏门一启,季子出现,匆匆走到夷姞身边,低声报告:“公主!成将军带着昭妫逃掉了!”

    “喔!”夷姞紧接着问“可曾派兵去追?”

    “兵是派了,没有追上。”

    “好!叫人套车。”夷姞又说:“你再到东宫去一趟,告诉太子,说成封是我放走的。”

    “是公主?”季子惊愕地问:“为什么?”

    “你先别问。只告诉太子,不必再追!”

    等季子一走,夷姞也随即上车出城。一路上觉得心情特别兴奋,从昨夜与昭妫相见开始,一切都是她自己在暗底下做功夫,腹中装了太多的新奇与诡秘,急于要找个她所信服而能无话不说的人,好好地谈一谈一一这个人自只有荆轲;此时她想见他的心,异常迫切。

    而荆轲也是一样。他已换好了冠服,如果她晚一步到,他便要进城去打听消息了。要打听的,当然是成封的消息。昭妫为成封而来,是不消说得的,但是,何以夷姞带着她匆匆而去?一个代表他接见访客的人,谈了些什么,无论如何该先来告诉他,而竟悄然一走,岂不可怪?

    因此,他一见夷姞,第一句话便是“昨晚何以不辞而别?”

    “你猜呢?”

    “我已经猜了一夜了,实在无从猜起!”

    “原来你也有连猜都没法猜的时候!”夷姞得意地笑着。

    “夫人高明!”荆轲拱拱手,恭维她说“我服了你了。快把我心里的疑团打破了吧!”

    “我不知道做得对不对?”

    结束了调笑,夷姞平静而仔细地,把前后经过,细细说了给荆轲听。话到一半,他已忍不住浮起了赞赏的笑容,等她讲完,他一把揽住了她的腰,高兴得不住亲吻着她的发和手。

    夷姞想不到她一时的灵感,竟获得他如此热烈的欣许。再没有比做了一件让所爱的人激赏的事,更能叫人满足,但是,这还不够,她还要亲耳听到他对此举的评价。

    于是她故意问道:“可有做错了的地方没有?”

    “不能做得太好了。”荆轲答道:“我真的太高兴了!我心里有这么个希望,希望有人把燕国与秦‘修好’,不惜屈从嬴政的消息传播出去,这个念头,我丝毫未曾透露,竟不知你是从何得知的。”

    “说老实话,我并没有想到你心中有此念头。我只是想到,让成封以秦国的叛将的身份,流亡列国,责燕以媚秦而出卖忠义,流言四播,大有助于你的成功。因此,我就断然决然地这样做了!”

    “这、这足见得你休戚相关之深!”荆轲心头浮起一阵阵难以形容的甜美圆满的感觉,越发搂紧了她,却仰望着空中,喃喃低语:“人生遇合之奇,相知之深,真有如此者!实在叫人难信。”

    “我也没有想到我竟能如此大胆――不说别的,只说成封和昭妫,果真叫哥哥派兵抓了回来,军法处置,立斩无赦;原来无事而弄巧成拙,白白伤了他们夫妇两条性命;这一下,”夷姞不由自主地一阵抖,强笑着说:“我怕连我自己都不能原谅。”

    “我原谅。”荆轲急忙改口:“不是什么原谅,是――,是什么呢?我无法表达!你叫我无法表达的事太多了!”

    夷姞伸手抚摸着他的胸,很迅速地找到了他心跳的地位,重重地按了一下,一切的一切都在不言之中了!

    “我无所惧,亦无所求,更无所憾,只有一个企盼。”

    “是什么?盖聂?”

    “等他一到,我就动身。流血不过五步,而欢声传于千里,此亦是男儿得意之事;所以,我的想法也变了,入秦之计为下策,当初只愿高谋,如今愿与其事,而且,我自信必能成功!”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