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龙腾小说网 www.ltxs.cc,荆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毫无表示,这就失礼了。对失礼的人,却又去登门求教,是件有失身份的事;无奈有求于人,说不得只好将就一下。

    于是,打听好了田家的地点,策马而去。来过一次,隐约记得,很顺利地找到了。

    叩开了门,应接的人,正就是那天送他到旅舍的汉子;“拜烦通报,说荆某请见田先生。”他下了马,一手扶着马鞍说。

    “请稍待。”

    那汉子走了进去,很快地便回了出来。荆轲只当要肃客人门,系好了马,迎上前去;不想那汉子当门而立,竟似挡担的模样。

    “田先生身体不适。请足下改日下顾。”

    声音是冷冷的,与初见时笑脸迎入,大不相同。荆轲大怒;但怒在胸中,脸上仍是一团和气“既如此,请为我代道问侯之意。但愿田先生早日康复。”

    说完,他拱一拱手,解下了马,徜徉而去。

    轻扬马鞭,叹段闲行的姿态倒是十分潇洒的,而荆轲心里,却如火炙一般难受。这是自取其辱,他想起易中的一句话:“吉凶悔吝生乎动”真不该冒动的。

    但是这一阵难受过去以后,他又不禁陷入更深的困惑之中,田光这样冷淡,明明是有卑视的意味在内,那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自己有什么劣迹落人他的眼内,叫他改变了整个好印象?

    于是,他很冷静地自省,反复思量,并无失德。除非是在榆次与盖聂论剑,有大言欺人之嫌,然而这也是英雄常事;或者有人看出他对盖聂有忌惮之意;在田光面前弄舌,以致于叫他轻视自己?

    想想也不会,第一,不会那么巧,偏偏有人就识得他,偏偏此人也从榆次到了燕市,而且偏偏也有在田光面前进言的机会;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算田光知道了他与盖聂论剑这段经过,应该知道“见小敌怯”的道理。若是不懂这层道理.田光又何足贵?

    想通了这些,他倒释然了。反正问心无愧,随便田光怎么样;只不再打算对他有所希冀就是了。

    “荆大哥,荆大哥!”突然间有人大喊;那声音人耳是陌生的,但稍一停顿,他就辨出来是武乎在喊。

    “喔!”荆轲满心欢喜地勒住了马,回头招呼。“武兄弟!”

    “俺去找你了。”武平奔了上来,拉住马头嚼环,咧开大嘴道:“说你出来瞎逛逛;俺想,要逛总在闹市,破着功夫去找,没有找不到的。可真的让俺找着了。”

    “你真聪明。”荆轲一而下马,一边打趣他说。

    “荆大哥.你这话俺可不佩眼。说俺有血性,倒是真的;说俺聪明,那不笑掉人的大牙?俺活到今年二十八岁,就从没有人夸过俺聪明!”

    这一说,荆轲倒不便再拿他取笑了“武兄弟,”他肫挚地执着他的手说:“我有句话,你别见气。你少读书,有些道理不明白。你要能读一读老子、庄子,你就知道你聪明在什么地方。”

    “俺真的聪明?”武平拿他那双大手,乱搔着蓬蓬如茅草般的头发,露出那又高兴,又不知道自己该不该高兴的笑容。怯怯地说;“荆大哥,求你给我讲一讲,俺到底聪明在什么地方?”

    “好,你我找个地方先吃午饭,我讲给你听。”

    就近找了家卖食物的摊子,两人在萧疏的低棚下坐下,沽了一角酒,就着麦饼,且吃且谈。

    “怎么说是你聪明呢?就为的你‘破着功夫去找’那句话。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也许有,可遇而不可求;偶然一遇,便以为世上凡事都可坐致,到头来必然一事无成。你那破着功夫去找,看来是笨了些,其实是最切实的,花一分功夫,有一分收获;所以说‘大智若愚”越是聪明的人,表面上看起来越笨,那就是你的样子。”

    武平似懂非懂,但是荆轲确是出于真心在夸奖,却是他所能领会的。“荆大哥!你说得俺这么好!”他端起了酒碗;刚送到唇边,忽然发觉,酒就是这些了,于是,他把酒碗摆在荆轲面前:“荆大哥,你喝!”

    荆轲知道这非喝不行,然而他也实在不忍自己一个人独享;便喝了些,把酒碗塞到武平手里t“一人一半。不许跟我再推来推去的。”

    “是,俺听你的话。”

    “对了,这才是我的好兄弟-荆轲心里觉得他跟武平的距离更拉近了一步,便问:“我跟你打听个人。你知道不知道田光先生?”

    “俺不认识。”武平摇摇头“多说他喜欢给人帮忙,俺可没有求过他。”

    “嗯。”荆轲又问:“还有个人。高渐离你可知道?”

    一听这话,武平顿现兴奋之色:“怎么不知道?俺认识。他也是个喜欢交穷朋友的人——不,实在说吧,他也是个穷小子;这踉俺才交得上朋友。”

    “这几天你遇到他没有?”

    “好久役见了。怎么,荆大哥要找他?俺到他家去找。

    把高渐离找来,问个究竟,不失为揭破疑团。打开困境的好办法。但盘算了好半天,总觉得这好象有求于人似地,内心感到屈辱,便断然打消了这个念头。

    “怎地,荆大w”连武平都看出他有心事了“可是有什么事为难?”

    荆轲不愿意瞒他,但也无法明说。只含含糊糊地答道:“也没没什么太了不得的事。我只是想听听他的筑。”

    “喔。他那玩艺,俺不懂;有人迷得不得了。既然你也喜爱,俺去找他来;他不能不卖俺一个面子。”

    “不必,不必。”荆轲摇手阻止,又怕他过于热心,真个把高渐离找了来,便又郑重嘱咐“武兄弟,若是你拿我当个朋友,千万得听我的话。你不必去找高渐离,;就见了他也不必提起我,明白吗?”

    武平实在不明白.但是,明白不明白在他都无什么关系;他相信荆轲所说的都是对的,在他,只要听从就是了。因此,他恭恭敬敬地答道:“俺有数。俺不去找高渐离。见了他,俺也提荆大哥。”

    “这就对了。”荆轲想了一下又说:“武兄弟,你别以为我有什么话瞒着你不说。只因时机未到。要说也无从说起,到时候,你自然会明白。总而言之一句话,只有你是我愿意交的朋友,此外不管什么人,除非他们来找我,我不会去找他们。”

    这不是荆轲负气的话,说得到,做得到;从此以后,索性放开一切,只在燕市闲游,随缘度日,但是,这种逍遥自在的日子,过不了多久,他就必须要另打主意了。

    “荆先生!”店主人吞吞吐吐地:“你来了不少日子了“小店本钱短。”

    “喔!”一听这话,荆轲便不必让他再说下去,打断了话,表示歉意:“这是我的不是。请核算账目,即当如数奉上。”

    付了帐,所余无几。原以为田光会为他作东道主;到现在来看,已是毫无指望。荆轲心想,早走为妙。但是.对武平怎么个说法呢?

    情感是一种负担,情感越深,负担越重,到负荷不了时,唯有先从你肩上卸下来再说。在通宵苦思,无法解决之时;荆轲终于走了一条他不愿走的路,不告而别。

    这是第三次了。第一次在榆次,第二次在邯郸,第三次在燕市,他实在不愿意这么做;但是,情势所迫,舍此别无善策。

    有是有一条路子,用徐夫人托交的竹简作敲门砖去见太子舟。然而,他不愿意这么做;宁可高蹈,不可迁就。当然,徐夫人的竹简,是要作一个交代的.他决定托武平送交田光转呈;同时也可借这机会向田光告别。

    于是他也和了一通书简,连同徐夫人的原物,一起封好,把武平找了来,郑重嘱托,在第二天上午送交田光--那时,他已走出数十里地去了。

    但是第二天他变了主意.觉得还是不要跟武平见面的好。于是先到槽头上牵出马来,然后到柜房中与店主人作别。

    “多日来备承照拂,万分心感;特来道谢,辞行。”

    “怎么?”店主人依依不舍之中,並有些惊惶之意。“忽然之间,说走就走。莫非是我有何不到之处;叫你见气了?”

    “决无此说。”荆轲很恳切地答道。“实在早就该走了,只因燕市风土淳厚。才多流连了些日子。隔个一年半载,一定还要作旧地之游。”

    “那么,此去何往呢?”

    “想往东面去看个朋友。”

    店主人踌躇了一会,提出要求:“无论如何,再留一日。容我为你饯行一醉。”

    “心领了。记下这一醉,异日来叨扰。”说着,他从身上取出预备好的竹简,交给了店主人:“还有一事,郑重奉托;等我那武兄弟来了,千万为我解释不辞而别的苦衷--我知殖他必不放我走;硬生割裾而去,情所难堪,说不得我只好出此下策。另有书简一封,请他面交田光先生。”

    “对了!”店主人倒被提醒了.“是田先生派人把你送到我这里安置的;如今要走,少不得先要知会田先生一声。”

    “不必、不必。”荆轲摇手阻止“我与田先生不过一面之交。行云流水,事过境迁,何苦执持?”

    说完,荆轲辞了出来,牵马直出大门,店主人紧跟着相送,再三叮嘱“一年半载以后,重游旧地”的诺言,务必勿忘。荆轲也一再保证,只要抽得出工夫,一定要来探望他和武平。

    殷殷握别;迎着朝阳,径出东门--他只有一个概略的打算,东向齐鲁去看看机会,却并无特定的目的地;因此,并不急着赶路,信马所之,随意浏览。一面在心里不断地盘算,孑然一身,囊无多资,怎么样才到得了迢迢千里的齐鲁之地?

    中午找了处野店打尖.刚刚坐下。看见一骑快马,从店前蹿过,他的视力极好,一下便看出马上人是高渐离。本想追出去喊住他;但脚刚一动,念头又变,觉得毫无意味,便又安坐不动。

    吃饱了肚子,顺便买了一袋干粮,仍旧跨马前行。转过一个山头,只听唿喇喇的马蹄声。定眼一看,又是高渐离;

    他避开一边,並且微偏着脸,只准备让路,不打算跟他招呼。但是,高渐离已经过去了,却突又圈马回来,並且惊喜地大叫:“荆兄,荆兄,快请留步!”

    这一下,荆轲不能不勒住了马;等高渐离冲到面前,他拱拱手笑道:“幸会,幸会!”

    “真是个幸会,差一点又失之交臂。”高渐离喘了几口气,一手抢住他的马缰:“荆兄,快请回去!”

    这叫荆轲一时无从回答,怔怔地看着高渐离,似乎有些明白,却更为困惑——高渐高是特地来把他追回去的吗?如果是,又是为了什么?

    他的猜想不错“幸好,你说了去东面,才有个准方向好找。否则,”高渐离笑道:“就太令人遗憾了。”

    “高兄!请明示,究竟是怎么回事?”

    “你一回去就知道了。快走吧,那傻大个的武平,听说你不辞而走,直急得跳脚。”

    这一说,荆轲明白了,必是武平到田光那里去投了书简,田光派了高渐离来把他追回去。但既有今日的挽留,何以又有往日的冷淡?这要把它弄清楚了才好;否则去留随人,进退失据,岂不叫人轻视?

    因此,他抖一抖缰绳,等马头相並,彼此都能很确切地看清对方脸上的神色时,他才答这道:高兄,请下马一谈如何?”

    “我知道你有许多话要说,咱们都留着回城去谈吧!”

    “不!大丈夫行藏出处,不可苟且。还是在此地先容我略作清教的好。”话说到一半,马头又荡了开去;交谈不甚方便,荆轲使索性下了马,走到路边。

    这一下,高渐离不能不跟着下马,虽系了马匹,却不肯坐下只还望着立谈数语,便好把荆轲早早请入城内。

    然而他是失望了。荆轲自己先倚树而坐,慢条斯理地问道:“高兄,你知我一定肯回城么?”

    高渐离其实是拙于言词的一个人,听荆轲出语不妙,一下子倒愣住了。

    荆轲意识到自己的问话,不免还表示了悻悻之意,便改变了口吻:“请问,留我在燕市何为?”

    口气是松动了,话却更难回答,留他“在燕市何为”?高渐离怎能知道?想了半天,逼出一句话来:“你不是要听我的筑么?”

    “不错。一点不错。”荆轲从容问道:“为听足下的筑,我在初到燕市之时,步门不出,深恐足下见访未遇。但是——。”

    语声悠然而止;未说出来的话,高渐离自然明白,歉意地答道:“不是我故意失约,是有人叫我故意冷淡荆兄。”

    “谁?”

    “你想呢?”

    “那自然是田先生。”荆轲想了一会,仿佛有所领会,便不自觉地问:“田先生嘱咐足下失约,其意何居?是试一试我?”

    “正是。”高渐离抚掌大笑“到底是具大智慧的人,能一直猜到傍人心里。”

    荆轲瞿然而起,不信似地问道:“然则田先生故意把我搁置在旅舍之中;也是有意出此?”

    “对了。”

    “请见田先生,说有病。”

    “根本便是托病。”

    “喔,这也是为了试我?”

    “当然是的。”高渐离答道:“索性奉告一个明白,足下第一天在田府,田先生迟迟不愿为客具餐,也是故意的。”

    “然则,试我的是什么?一把硬骨头,几乎毁在燕市。”

    一听这话,高渐离微感不安“骨硬不如理直,理直不如气壮。”好半天逼出一句话:“其实,田先生的想法,我是反对的。”

    “田先生的想法是怎么?”

    “有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节。他要看你够不够深沉?”

    原来如此,荆轲真的震惊了“田先生何以如此试我?”

    “那就不知道了。但是,他自然是好意。”

    “当然。”荆轲深深点头“我也相信他是好意。不过,既已离去,不必回头。拜托高兄上复田先生,他的爱人以德的一番盛意,铭记在心,永远也不会忘怀的。”

    高渐离无法判断他的话是牢骚,还是真的不肯回城?只老老实实答道:“虽说是田先生差遣我来拦截足下;而实际上我是为武平来寻访足下的。”

    “此话费解。”

    “怎说费解?荆兄,”高渐离略带困惑地问道“难道你不是性情中人?”

    好厉害的话,为了武平,他也不能不重回燕市,于是微喟着说了两个字;“走吧!”

    既然答应了跟高渐离走,荆轲一上马使显得欣然跃然,仿佛去游名山胜迹似地,神情十分愉快。其实,心里远不是这回事。

    他的直觉是,来时容易去时难。说去,拍拍腿上马就走,若有欠下的交情,留得将来没有个算不清楚的;而此番回去,情形便不同了,至少,在傍人会想:具何本领,值得人专程追了回来?一个人的值钱不值钱,就在该当要表现时,得有表现。而且,所有的表现要叫人口服心服,这一来。双肩的责任,便沉重得难以负荷了。

    当然,他不是个不能担重任的人,更不是个畏难而不愿负荷重任的人。只是,这重任到底是什么?该当先弄弄清楚;如果傍人在等着看他挑起一副重担,而竟无一副重担可挑,以致于被人误解为虚名盗世,这可是太冤枉了。

    因此,对于田光的地位――在燕国的地位,以及以此地位,对人可以发生怎样的作用,使荆轲不能不感到深深的关切。

    “高兄!”他终于在马上问了句:“田逃生以为我只一听了足下劝驾的话,必会去而复回么?”

    “这倒不知。”

    “足下就没有想到过?没有问一问田先生,若是我不肯重回燕市,又当如何?”

    “我没有问。”

    “这样看来,是足下以为我一定会重回燕市?”

    荆轲是爽然若失的语气,高渐离却回答得非常干脆:“是的。”

    “喔!”荆轲微笑问道:“安知我必如足下的估计?”

    “我早说过了,你是性情中人。”高渐离从容回答:“且不提田先生对你的契重。第一,武平的至情至性,必能迫使你回驾;其次,旅店主人对你的尊敬,想来亦不会叫你淡焉置之;再说,小弟我亦有一番惓惓之忱。凡此都不足以你改弦易辙,那么,我们也就不必交这样铁石心肠的人了。”

    “责备得好!”荆轲是真心佩服,说完了话,一夹马腹,飞快地往前面去。这是拿事实来表示愿意听从高渐离解释的话。一个行动胜却千言万语。

    迎着西山的落日,两人由东门重回燕市,一辔头直往荆轲所住的旅舍,刚进路口,便望见远处有个大汉,站在路心,不住探头探脑,显得十分焦灼似地。

    不用说荆轲眼尖,就猜也猜到了是武平。几于国破家亡,而且频年飘泊,亲情已极淡薄的荆轲,不自觉地放慢了马,一种愧对弟兄的情意,倏然而现;然后化作迫不及待的,亲亲热热说说话的感觉,一叩马腹,直冲而前。

    等他在旅舍前面勒住了缰,只听武平侉声侉气地喊一句:“大哥!”接着,双手一扑,双脚一软,抱住了荆轲的脚。

    “兄弟!”荆轲只招呼得这一声,便再也说不出别的话来了。

    “大哥,你怎的不声不响,就把俺一个人扔在这里。是俺招大哥生气了么?你尽管说,俺替你陪罪。”

    “不,不,兄弟!”荆轲从马上俯身,扶着他的肩说;“我再也不会走了。要走,我也一定带着你一起。”

    “真的么?”

    “自然是真的.我不会第二次再骗你。”

    接着,旅舍主人也带着愉悦的笑容,迎了上“原说要把你留了下来,毕竟如愿了。来、来.还住你原来的那间屋。”他一面说,一面亲自来照料荆轲下马。

    于是,都簇拥着来到荆轲那间已住了十天的屋子,问长问短,殷勤得很。一早黯然而去,原以为起码一年半载,才得重游燕市,不想只大半天的功夫,便卷土重来,而且前后的光景,冷热大异,实在叫人在欣慰中不免感慨。

    “荆兄,你先息一息。田先生还在坐等我的回音,我去禀告了他,好叫他老人家放心。”略停一下,高渐离又说;“今日已晚;明天上午,田先生必会来拜访。”

    “何必累长者劳步?”荆轲答说:“该我先去拜他。”

    “既如此,大哥你何不现在就去?”武平在一傍接口“早早完事。俺等你喝酒。”

    “这话有理。我现在就去。”

    “那太好了。不过,”高渐离看着武平说:“你不必等你大哥了!田先生少不得要款待他。”

    “不,不!”荆轲不愿叫武平失望。“今天不必叨扰田先生,我还是回来弄一顿狗肉,倒吃得痛快。”

    这一说,把武平兴头得不得了,掉转身就走,忙着去张罗狗肉。然后,高渐离也陪着荆轲去拜访田光。

    这一次来,与上一次他单独来的情形,简直有天渊之别;依旧是上次那个当门而立,凛然见拒的汉子,堆满了笑容,直赶马前迎接。荆轲知道,这汉子对他並无爱憎;僮仆都是主人的镜子,而这面镜子,对宾客也极有用——想永远看到憧仆的笑脸,便必须永远保持着主人对自己的尊敬。

    这是个启示,也是个警惕;他告诉自己:在田光面前要特加几分小心,不可留给人家一个坏印象。

    于是,他的仪态行动,格外地矜持了——当然,那只是内心的矜持,显现在表面上的,是格外地潇洒,格外地气定神闲。

    在高唱“客到”声中,田光降阶相迎;刚叫得一声“荆兄”荆轲已疾趋而前,躬身扶住了他的双手。

    “田先生,不敢当。请升堂容我拜谒。”

    “荆兄!”田光用他那多骨节的手,使劲地握着他的臂,微偏着头笑道。“你猜,若是渐离不能把你中途截回,我会怎么办?”

    “这,”荆轲从容答道:“这可莫测高深了。”

    “老实奉告,那得劳动燕国兵马,四处追索;非找到你不可!”

    “何至于如此?”

    自然有个说法。”田光摆一摆手,作个肃客的姿态:“请!”

    于是荆轲脱履进人厅堂。高渐离猜度着田光有心腹话要谈,所以仍旧留在廊下;田光也不坚邀,只投以一个抚慰的眼光,跟着也踏上台阶。

    宾主二人,相向对立,重新见礼;田光换了副肃穆的神色,正式道歉。“田某无状,几于错失国士,惶恐之至!”说着,便拜了下去。

    “这是那里的话?”荆轲倒真的惶恐了“田先生,我实在不敢当国土之称。”

    “不”田光的声音,越发显得苍劲“我觉得羞堪自慰的是,”老眼毕竟不花!荆兄!你的深沉,我早有所知;而志行之高洁,却是今夫才知道。”

    说着,一他从身上取出两方竹简,放在面前。荆轲识得,正就是他托武平送来的原物。

    “荆兄,烦你一述此物的来历。”田光把徐夫人托交的那方竹简,往荆轲面前推了推。

    它的来龙去脉,荆轲已在给田光的书简中,有所说明,既然重复问到,他便作个比较详细的补充,把道出邯郸,专程去访徐夫人,如何赠剑,如何临别时,徐夫人又留住了他,取出一方竹简,托交燕大于丹的经过,坦率而扼要地叙述了一遍。

    “喔,喔。原来是这么一重因缘。”一直极注意地倾听着的田光,紧接着问道:“然则到了敝地,荆兄,你如何又负徐夫人所托?”

    “并非我负徐夫人所托,而是我辜负了徐夫人的盛意;我领会得她的意思,借此以助我接近贵国太子。自邯郸到此,我一路都在想,大丈夫不能凭个人的言行作为,见重于人;要利用此物来作为进身之阶――荆某虽无实学,亦耻于出此!”

    “啊――!”田光长长舒了口气,仰首扬眉,是极其舒畅的样子“此所以我说你志行高洁,果然不错。”

    荆轲俯首称谢:“田先生,你谬奖了,叫我惭愧。”

    “且莫如此说。还要请教;荆兄,你可知此是何物?”

    “我不识药性,只知有几味毒药在内。”荆轲趁机讨教:“田先生见多识广,必知这张药方的用处。请赐教!”

    “这是张铸剑淬毒的方子。”

    “哦!”荆轲失声轻呼,但随即意识到失态了,微微颔首,表示请田光继续说下去。

    “据我所知,此是徐夫人不传之秘。荆兄,你竟轻忽了!”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在荆轲已领会到那是极深的责备。徐夫人以不传之秘,郑重付托,自己竟把它置诸脑后,足见得徐夫人所托非人。同时,这张铸剑淬毒的方子,在太子丹来说,必是异常重视的,也许正梦寐以求,日夜盼望,谁知在个不相干的人手中搁置了,岂不是太对不起太子丹?

    再进一步说,这张方子如果失落在外,辗转归入穷兵黩武的暴君,或者任何凶残嗜杀的权势人物手中,那真是贻毒天下,后果何塂设想?

    一层层剖析到此,荆轲汗下如雨,以不胜惶恐的声音说道:“荆某愚昧,险铸大错;幸亏转请田先生代交,不虞差失。否则——”他觉得不必再说下去了。唯有俯伏在地,表示谢罪。

    “你也不必自责太甚;不过。你倒真的是辜负了徐夫人的盛意。试想,太子丹求了好久,没有到手;徐夫人跟你一面之交,便慨然以此托付,虽说是转交他人,其实是拿这不传之秘的方子赠给你——就凭这张方子,荆兄,你已为燕国建一大功。”

    “不敢当。”荆轲微露心事;“虽有效劳之心,其奈寸功未建,万万不敢承受田先生的说法。”

    田光自然懂得他的意思,极深沉地点一点头,徐徐答道:“何以我说,若高渐离不能把你追回来,我必转请鞠太傅发兵追索?就因为我是燕国人,为燕国谋,决不肯让足下为他国所用。只要你在燕国,必有大用的机会;何愁不能建功?”

    田光对他是怎么样的看重?荆轲从他这番话中已完全了解了。但是,越是如此,他越不肯有任何肯定的表示。因为,他觉得别人对他的要求太高了,责任太重了;如果不能尽如人意,必然引起别人加倍的失望,那还不如事先慎重些的好。于是,他保持沉默。

    田光起初有些失望,他原期待着荆轲会自陈抱负,发抒见解,使他能对这位他所爱重的名士,获得更多的了解。但转念想到,这正是荆轲深沉的地方;百余年来,列国由贵族当权,转而为平民论政,奇才异能之士。层见迭出,那都是由于优礼供养,虚心求教的结果——期待着荆轲会侃侃而谈,企图争取他人的垂青,根本便是错误的想法;果然如此,荆轲也就没有什么了不起了。

    于是,他觉得有句实话,必须跟荆轲说明:“荆兄,承你委托,要我把徐夫人这方竹简转呈敝国太于。只怕未能达成使命。”

    “喔。”荆柯探索着说:“乞道其故。”

    “只因我与太子,从未见过。”

    这倒是颇出荆何意外的“不是说贵国太子礼贤下士,极其看重人才的么?”他问。

    “这话不假。”

    “然则国有大贤。太于怎倒不来请教呢?”

    “问得是!”田光深深点头“然而‘大贤’之称,实不敢当。

    “田先生,你莫谦虚。”荆轲想了一下,又说。“谬承错爱,实有知遇之感。今日聆教,言不及私;田先生的错爱,无非为贵国设想,采及葑菲,就这一片公忠体国的苦心,难道还不足以见其贤?”

    这是恭维。但也说透了田光的心事。于是自发皤然的老人激动了“荆兄!”他的嘴唇翕动着,眼睛下面的肌肉,不住动弹,仿佛不能控制自己似地“我,我跟你说句实话,我也跟你一样,耻于自荐。然而,生为燕国之人,死为燕国之鬼;苟利于国,生死以之——耿耿寸心,并不因太子未曾下顾而有所更改。”

    “是的.田先生。”荆轲的声音,有着不胜低徊和惭愧的意味;他想到卫国的君王,不能采纳他的献议,因而远走天涯,以求明主,这跟田光无私的精忠,相去实在太远了。

    “哎,不必谈我了。田光宕开一句,换个话题:“听说荆兄在榆次,曾与盖聂论剑?”

    榆次之事,他怎会知道?荆轲心里奇怪,却未追问,只平静地点一点头。

    “又听说荆兄的高论,为满座所折服,唯独盖聂,似有不服。”

    “不错。”荆轲坦然承认;“心口两皆不服。”

    “然则荆兄自论,论剑,与盖聂的高下如何?”

    这话使荆轲不太佩服,他大声答道;“荆某非劈刺之士!”

    “喔!”田光倏然动容,面有惭色:“这倒是我失言了”

    就这时候,田家的僮仆来向主人报告,酒食已准备妥当。荆轲一听,不等由光留客,当时声明,已与武平有约共饮,随即起身告辞。

    田光也不坚留,只请稍待。进去转得一转,回出来送客。送到门口,从腰际取出来一个沉甸甸的布包,递给荆轲,同时随随便便地说了句:“且请收下。聊供客中所需。”

    显然的,那是一包黄金,荆轲觉得受之有愧,但不受则根本无法在燕市立足,更谈不到有所表现或效劳,因而称一声谢,坦然接受。

    就凭这布包中的两镒黄金。荆轲在燕市作了一个从容闲住的打算。他经常与武平及高渐离在闹市高歌痛饮;也经常在秦楼楚馆浅斟低唱,而就在这类似乎信陵君醇酒妇人的失意的生活中,培养出一段土为知已者死的激情和开阖排荡,鼓动风云的雄心。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