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龙腾小说网 www.ltxs.cc,慈禧全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三月十五明发上谕,以督政务大臣、外务部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为军机大臣。由于他的爵位,虽是初入军机,自非“学习行走”的“打帘子军机”而是每日进见时,拥有全部发言权的“领班”

    于是盈门的贺客,从保定到京师,每天不断,外国使节中首先来道贺的是俄国的署理公使普拉嵩,致了贺词以后,随即面交一件照会,只说是东三省二期撤兵有关事项,未言细节。

    原来中俄东三省交涉,自李鸿章一死,无形停顿,直待回銮以后,由奕劻、王文韶受命继续谈判,方于光绪二十八年三月初一,订立了“交收东三省条约四条”规定俄国应分三期撤兵,每期六个月。第一期于上年九月期满,俄国总算照约履行,将盛京西南段的占领军撤退,并交还了关外的铁路。现在第二期将于十天以后的三月底期满,奕劻以为俄国会象半年之前那样,将奉天、吉林境内的俄兵撤尽,照会中无非提出征用骡马伕子的要求而已,所以全未放在心上,只将原件交了给外务部右侍郎联芳去处理。

    到得第二天,三月二十二日凌晨,正待上朝时,联芳叩门来谒。“王爷,”他说:“麻烦大了!”

    “什么麻烦?”

    “俄国照会的译件,请王爷过目。”

    奕劻接过来一看,大惊失色。俄国的照会中表示,条约无法履行,而且提出七条新要求:“第一、中国不得将东三省土地,让与或租与他国;第二、自营口至北京电线,中国宜许俄国别架一线;第三、无论欲办何事,不得聘用他国人;第四、营口海关税,宜归华、俄道胜银行收储,税务司必用俄人,并委以税关管理检疫事务;第五、除营口以外,不得开为通商口岸;第六、蒙古行政,悉当仍旧;第七、义和团事变以前,俄国所得利益,不得令有变更。”

    “这不是又要并吞关外吗?”

    “是。”联芳答说“今天荣中堂开吊,各国公使都会来,倘或有人问起,该怎么回答?”

    “不会有人知道吧?”奕劻困惑地“俄国岂能自己泄漏,招各国干涉。”

    “那么,请示王爷,咱们自己可以不可以泄漏呢?”

    这是以夷制夷的惯技。但如运用不当,便是治丝愈棼,奕劻颇有自知之明,不敢出此手段,却又别无善策,只说一句:

    “回头再商量。”

    联芳对世界大势,比奕劻了解得多些。为了俄国盘踞在东三省,日本所感受的威胁,恰如卧榻之旁,有人鼾睡,因而在中俄重开交收东三省条约谈判之初,就着手缔结英日同盟,目的在对抗俄法同盟。如今俄国有此新要求,即令中国愿意接受,日本亦必全力反对。既然如此,何不以日制俄?

    辞出庆王府,联芳驱车直到东厂胡同荣宅,此来既是一申祭奠的私情,亦是为了公事。因为外务部的堂官,一是总理大臣奕劻,而依照定制,亲王与汉人不通婚丧喜庆的酬酢,可以送礼,不得亲临,再是尚书瞿鸿玑,身为军机大臣,无法在荣宅久坐。这样,接待赴荣宅吊唁的外宾之责,便落在联芳与另一侍郎,总署总办章京出身的顾肇新肩上了。

    各国公使是约齐了来的。公使领袖,照例由资深公使担任,从西班牙公使葛络干回国以后,便推美国公使康格驻华最久,所以由他领导行礼。少不得还有一番慰问,联芳为康格绊住了身子,无法与再度使华的日本公使内田康哉接触,心里不免着急。因为除却这个场合以外,别无机会可以交谈,如果专访内田,或者致送秘函,未免擅专,所负的责任极大,同时也要防到俄国公使派人在暗中窥视刺探,不宜有骤然交往的痕迹。

    正当一筹莫展之际,突然有了一个机会;原来丧家备着点心,替外宾预备的咖啡、蛋糕之类,而内田因为会用筷子,改为素面。联芳灵机一动,招待他到另一桌去吃面,三言两语,便透露了这个国际外交上的大秘密。

    内田很深沉,当时声色不动,入夜冒着大雨去访奕劻,巧的是,那桐先一步到达,奕劻便说:“琴轩你代见一下好了。”“不!”那桐平静地答道:“还是请王爷亲自接见为宜。”

    “喔,”奕劻细看一看那桐的脸色“你跟内田很熟,想来知道他的来意。是为的什么?”

    “入夜来见,又是冒雨,自然是不足为外人道的机密大事。”

    奕劻想了一下,站起身来“好!”他说:“你可别走,等我见了他以后再谈。”

    由于有那桐事先提醒,奕劻在他的书房中接见内田与他的翻译清水书记官。略一寒暄,内田开门见山地问道:“俄国已有七项新要求送达中国,中国准备采取如何的态度?”

    原来为此!奕劻反问一句:“依贵公使看,中国应该持何态度?”

    “如果中国接受了俄国的要求,我敢断言,东三省将不再为中国所有了。”

    “是的,我们也知道。不过,贵公使应该了解中国的处境,自八国联军以来,中国的元气大伤,现在需要休养生息,其势不能与强邻交恶。”

    “阁下所说的强邻是指俄国?”

    奕劻知道内田“挂味儿”了,微笑答道:“我想应该还有贵国。”

    “日本只想做中国的一个好邻居,帮助中国对付恶邻。”内田略停一下又说:“阁下应该记得李大臣与俄国‘友好’的结果,如中国一句宝贵的成语,引为‘前车之鉴’。”

    “是的,我很感谢贵公使的忠告。”

    “这样说,”内田很兴奋地“阁下是打算拒绝俄国的要求?”

    奕劻想了一下说:“我个人愿意如此,但是,我一个人不能作主,要跟同僚商议之后,奏请上裁,才能决定。总之,我一个人不能左右大局。”

    “阁下太谦虚了。”内田一半恭维,一半嘲弄地说:“阁下是首相,内政、外交都由阁下主持,而且深得慈禧太后的信任。中国的大计,掌握在阁下手中,相信阁下必能作出最有利于中国的决定。”

    “我希望如此,”奕劻加重了语气说:“可是得罪俄国,对中国来说,决不是最有利的事。”

    听得这话,内田面现沮丧,与清水用日语略略交谈了一会,便站起身来,双手交叉着放在腹前,眼睛看着清水。

    “王爷,”清水用很流利的中国话说:“内田公使要跟王爷告罪,暂时避开。”

    “喔,”奕劻不知道他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答应:

    “好,好,请便!”

    到书房中单独相对时,清水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存折,双手奉上“王爷当了军机大臣,开销很大,”他说:“一点小意思,请王爷留着赏人。”

    清水不但是“中国通”而且是“中国官场通”也懂得向贵人进献现款,有个“备赏”的冠冕说法,奕劻看他行事不外行,也就不必客气了,拿起日本正金银行的那个存折来看。户名叫做“庆记”内页登载着一笔存款,是日币二十万元,日本钱一元值龙洋六毛多,算起来约莫十三万元,说多不多,说少也不算少。

    “好吧!这个折子,姑且存在我这里。我不必跟你们公使再见面了,请你转告他,我总尽力就是。”“是!这是彼此有益,公私两利的事!”清水双手按膝,折腰平背地鞠一大躬,转身而去。

    等他一走,奕劻才发现事情不大对,光有存折,没有图章,款子怎么提啊?莫非是清水疏忽,忘记把原印鉴留下了?想想不会,日本人办事,一向注重小节,不该有此重大疏忽。再想一想,恍然大悟,只要拒绝俄国要求的照会送出,日本公使馆自然会将取款的图章送来。

    “哼!”奕劻不由得冷笑“鬼子,真小气!”

    话虽如此,仍然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奕劻心想,拒绝俄国的要求,是天经地义,而居然还有人送钱来用,世上那里觅这件好事去?这笔钱,决不会象李家父子用俄国的卢布那样,惹出极大的麻烦,看起来自己着实交了一步老运。

    “王爷!”门口有人在喊。

    抬头一看是那桐,后面还跟着他的长子载振,便点点头说:“都进来。”

    “内田怎么说?”

    “还不是俄国那件事。”奕劻毫不避忌地指着存折说:“留下这么一个折子,还没有图章,简直是空心汤圆嘛!”

    那桐收了内田三十万,载振也有二十万,自然都帮着日本人说话:“一定是忘记留下了。”那桐说:“内田表示过,这是第一笔,事成之后,另外还有孝敬。”

    “喔!”奕劻想了一下说:“这件事在这里耳目众多,行迹不宜过密。好在你们马上要到日本去了,有事我打密电给你们,你们跟小村接头好了。”

    那桐也是这样想法。现任日本外相小村寿太郎,即是内田康哉的前任,相知有素,在日本跟他联络,比奕劻在这里跟内田接头,更为方便。

    “你们是后天上船不是?”奕劻问他儿子。

    “是!”“你虽是‘正使’,阅历什么的,都远不如琴轩。这一趟出门,处处要请教琴轩,不可乱作主张。”奕劻格外又告诫:

    “更不可以荒唐!当心闹出笑话来,丢人现眼!”

    “不会的。”那桐为载振卫护“王爷请放心好了。”

    封疆大臣又有了一番大调动。

    调动之起,由于闽浙总督许应弢,为人参奏贪污,朝旨命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彻查。复奏开脱了许应弢,但他手下文如臬司,武如督标中军副将,都有或多或少的溺职情事,因而许应弢还是被开了缺,由曾任山西巡抚的锡良继任。

    锡良尚未到职,广西却又出了事。本是土匪打家劫舍,只为巡抚王之春处置失当,渐有成为叛乱之势。王之春早在上年十月里就打了电报给军机处,说广西除梧州、桂林、平乐三府以外,几于无处无匪。可是朝廷除了一纸电旨,责成王之春尽力剿治以外,别无善策。王之春计无所出,异想天开,竟打算借法国兵平乱。消息传到上海,广西同乡大哗,集议反对,联同各省电京力争。朝廷亦觉得王之春此举,无异引狼入室,过于荒唐,因而一面严饬不得轻举妄动,一面考虑另简大员到广西剿匪。

    仔细研究下来,以调四川总督岑春煊担当此任,最为适宜。

    原来岑春煊经庚子勤王数千里的磨练,对兵事已大有阅历,上年春天由山西调广东,尚未到任,由于四川有匪骚动,特命署理川都,负责剿匪。岑春煊日行二百里,在二十天内,由山西赶到成都,随即出兵围剿,擒获匪首“活观音”请王命斩于闹市。不过三数月工夫,奏报全境肃清。加以广西为岑春煊的老家,不凭威望,只讲乡谊,土匪亦当就抚。

    原任的两广总督德寿,是内务府司员出身。这个督抚中的肥缺,一向是皇家的外府,所以内务府出身的人放此缺的特多。官声不好不要紧,只要对“交办之件”能如上意,将内务的人敷衍好了,便无大碍。德寿的官声不算太坏,虽少才具,却能谨饬,但因此得罪了慈禧太后。两官西狩时,各省都是进贡不绝,有的丰腆,有的礼贴,如张之洞进贡,连行在怕无书可看都想到了。独有德寿的贡品,比较菲薄,李莲英跟他“借”两万银子,竟以婉言谢绝。这一来,就是没有广西的土匪,亦难安于怀了。

    不过,德寿毕竟没有什么劣迹,不能无端解任,更不能降调,所以总督还是总督,只是调了去管几已名存实亡的漕运。

    漕都是荣禄所激赏,而圣眷亦颇优隆的陈夔龙,至少得要替他找一个巡抚的缺。而巡抚的调动,首先该考虑的是广东。

    广东巡抚叫李兴锐,湖南浏阳人,底子是秀才,而以军功起家。曾替曾国藩办过多年的粮台,人品不坏。可想而知,这样一个肯实心任事的巡抚,与好作威福的岑春煊“同城”必成水火,结果毁了李兴锐,亦未见得对岑春煊有好处,岂是保全之道。

    因此,李兴锐必须调开,另给岑春煊一个老实无用脾气好的巡抚。这个人挑中了河南巡抚张人骏。张人骏是张佩纶的侄子,为人与德寿差相仿佛,不过肚子里的墨水比德寿多得多,是翰林出身,凭这一点,可以使得他少受岑春煊的欺侮。

    这一来,陈夔龙有出路了。河南巡抚不是很肥的缺,但是很有名的一个缺,大致巡抚上面都有一个“婆婆”——总督管着,没有“婆婆”的,只有山西、山东,河南的巡抚,但山西、山东犹不免要看直隶总督的颜色,唯独河南巡抚,从文镜以来,就是不受任何总督牵制的。

    至于李兴锐的出处,却又与锡良有关。他是蒙古人,两榜出身,廉惠勤朴,在旗人中是上驷之才,本来是河道总督,此缺裁撤,调为热河都统,再继许应弢为闽浙总督,但此人长于军事,而李兴锐对整顿税务有办法,为事择人,以锡良调川,李兴锐署理闽都,就各得其所了。

    这番允当妥帖的细心安排,出于瞿鸿玑一手的策划。但奏准之日,正当奕劻掌枢之后,因而无形中掠了美,都说姜毕竟是老的辣,庆王一入军机,令人耳目一新。这个不虞之誉,在奕劻自然居之不疑。可惜,扫兴的事,跟着就来了。

    说起来是奕劻自讨没趣!

    岑春煊有个癖好,喜欢参劾属员。督抚新任,满三月须将全省在任及候补各官,作一次考绩,奏请黜陟,名为“到任甄别”岑春煊在四川到任之初,预备参三百人,其后幕友苦劝,也还是参了四十员。

    此时接得调任广东的电旨,岑春煊想放个“起身炮”别人放起身炮是下条子补缺派差,他则反其道而行之。参劾的名单中,有个候补知县叫唐致远,他的父亲叫唐文耕,做过提督,与奕劻颇有渊源。唐致远被派过许多好差使,而声名不佳,得到消息,说岑春煊放起身炮,他亦是被轰的一员,少不得急电奕劻求救。

    隔不数日,奕劻给岑春煊的密电到了,说是“唐致远其才可用,望加青睐”这个面子够大了,岑春煊只好将已经抄好的参劾名单,勾去了唐致远的名字,重新缮写。

    只是岑春煊的气量极小,心想唐致远拿大帽子压人,实在可恶!为此耿耿于怀,胸前始终横亘着一股不平之气,竟致寝食不安。到得要发炮拜折之时,突然一拳捣在桌上,狠狠地说道:“我偏不买帐,看你如何?”

    于是一面交代幕府,仍照原来的名单出奏,一面复了一个电报给奕劻,指陈唐致远的种种劣迹,末尾才说:“奉到钧示,劾疏已发”表示歉意。

    奕劻碰了这么一个钉子,才知道岑春煊真个不好惹。无奈他先是慈禧太后的宠臣,自四川剿匪以后,声望渐隆,已成督抚中的重镇,只好先容忍着再说。

    除此以外,奕劻得意之事颇多,最令人艳羡的是,载振从日本参观博览会,并考察商务回来,密罗紧鼓的筹设商部,载振竟当上了第一任的尚书。商部经管铁路、矿务、工商,一切兴利的实业,都归掌握,谁都看出来,是比户部还阔的一个衙门。

    这是袁世凯的策略,利用商部来收盛宣怀的权,同时亦是为自己练兵筹划出一大饷源。

    “练兵要筹饷,筹来的饷,可不一定都用在练兵上头。”袁世凯向奕劻说:“太后不是想修佛照楼吗?”

    听到最后一句话,奕劻精神一振。他就领着管理奉宸苑、管理颐和园的差使,重修颐和园,有那桐在想法子,可以不管,重修西苑是前不久慈禧太后当面交代,责成办理,而经费无着。正当巧妇无米为炊之时,却说邻家有余粮可以接济,自然喜逐颜开了。

    “不是你提起,我再也想不到。李少荃当年办海军,就是因为上头要修颐和园的缘故。如今要重修西苑,你的兵就练得成了。”

    “是的。不过如今北洋,不比当年的北洋,当年北洋有‘海军衙门’。”

    “这倒不要紧!”奕劻打断他的话说:“如今一样可以设练兵处。”

    “王爷说得是。”袁世凯略停一下说:“我的意思,就设练兵处,也别管筹饷,庶几远避嫌疑,名正言顺。”

    奕劻想了一下,点点头说:“你的意思我懂了。筹饷仍旧是户部的事,这样子,挪在西苑的经费,北洋可以不担任何责任了。是这话不是?”

    “什么事都瞒不过王爷。”袁世凯陪着笑恭维。

    “你的想法不错,不过不容易办。”奕劻微皱着眉“鹿滋轩越来越刚愎自用了,崇受之说不动他。”

    “换个能说得动他的人就是了。”袁世凯很轻松地说:“不有个现成的那琴轩在那里吗!”

    于是,不到三天,户部尚书崇礼由协办大学士升为大学士,遗缺由那桐坐升。重修西苑的工程,亦就自此为始,渐有眉目了。

    “老佛爷的意思,仪鸾殿不必再修,就修好了,老佛爷也不能再住。为什么呢?瓦德西住过,何况,”那桐放低了声音说:“都说赛金花在仪鸾殿伺候过瓦德西。这么个窝囊地方,能作太后的寝宫吗?”

    “那么,”奕劻问说:“不修仪鸾殿,要干什么呢?”

    “老佛爷想修一座佛阁子,名字都有了,就叫佛照楼,图样也有了,是洋楼。”

    “佛阁子修成洋楼?”

    “不但修成洋楼,还要安上电灯。”

    “越出越奇了!”奕劻笑道“菩萨也时髦了!闲白儿收起,先看看图样,问问工价。”

    “工价?”那桐答说“最少也得五百万。”

    接下来就要谈钱了。回銮之后,百废皆举,又行新政,在在要钱,因此,筹划财政是朝廷格外重视的第一大事,特派奕劻、瞿鸿玑会同户部办理。一年多以来,清查屯田,整顿浮收,改铸银元,开办烟、酒、印花税等等,可开之源几乎都想到了,但成效不彰,奕劻不明其中的道理何在?“这个道理还不容易明白?‘人不为己’,”那桐将那粗鲁俗语的下半句“男盗女娼”咽了回去,略停一下说道:“各省还是积习不改,只顾自己,不顾朝廷。照我看,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照庚子年春天,派刚子良到各省去清查坐催的办法,派人下去,一省一省调帐出来看,凡是截留的、亏空的、应收未收的,一概把它挤出来。”

    “不好!不好!”奕劻大摇其头“那样一来把各省的地方官都得罪完了,以后不好办事。”

    “那么,用第二个办法,摊派!”

    奕劻想了一会,点点头说:“这个办法可以,反正朝廷要这么多钱,缺分的好坏,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公平照派,谁也没话说。这件事,你跟瞿子玖去谈一谈。”

    瞿鸿玑颇不以为然。他认为整顿财政,重在创行制度。而凡是制度初创,必然速效难期,行之既久,成效渐彰,才是一劳永逸之计。不然,何以谓之整顿?那桐听他这么振振有词地说出道理来,无以相难,只得把摊派的办法搁下下来。

    一搁搁到秋天,袁世凯着急了,因为简练新兵的计划,自袁世凯的得力部下段祺瑞、冯国璋从日本参观大操回来,加紧拟定,业已粲然大备,决定在京师设立练兵处,由奕劻以管理大臣挂名,而袁世凯以会办大臣负其全责。以下有帮办大臣,提调襄助,下设军政、军学、军令三司,司下设科,科设监督。第一期练两镇兵,左镇保定,右镇小站,每镇一万两千人。另挑满洲、蒙古、汉军二十四旗的闲散兵员六千人,编练一支“京旗军”至于各省则设督练公所,以督抚为督办,下设兵备、教练、参谋三处,练兵多寡,量力而为。

    各省练兵,袁世凯可以不管,左右两镇新兵,则已委出旧部,着手在招募了。有兵无饷,哗然生变,是件非同小可的事。所以袁世凯特派直隶藩司杨士骧进京公干,其实是专为去见奕劻,催询筹饷的切实办法。

    就在这时候,外务部与户部的堂官有了变动。王文韶以大学士管理户部,开去外务部会办大臣的差使,调那桐为外务部会办大臣兼尚书。达因为外务部四司,其中“榷算司”管理关税及华洋借款,以及出使经费等等,无论开源节流,都与筹饷有重要关系。另一位会办大臣兼尚书就是瞿鸿玑,每天在军机处,不常到部,所以那桐调外务部,是为了“当家”去的。

    而那桐人在外务部,却仍能管到户部的事,这也是奕劻与那桐想出来的办法,在户部特设“财政处”命“外务部尚书那桐,会同庆亲王奕劻、瞿鸿玑办理户部财政处事务”这一来管理户部的大学士王支韶,满汉两尚书荣庆、鹿传霖的权力,便被大大地侵削了。

    这继那桐遗缺的荣庆,是蒙古正黄旗人,翰林出身,十来年工夫,爬到了内阁学士,翰林开坊,熬到这个职位,就快要出头了,内转当侍郎,外放做巡抚,入于庶境。但补缺有一定班次,蒙古学士却不易迁转。所以等了三年,内转为“大九卿”末座的鸿胪寺正卿,再转通政副使,外放山东学政,内调大理寺正卿,兜了一个大圈子,才做到仓场侍郎,还是署理。

    仓场侍郎驻通州,专管天瘐正供的京仓,是个肥缺。荣庆的操守不坏,而且颇能除弊兴利,因此,以和议成后会办善后事宜,及充任政务处提调的劳绩,调升为刑部尚书兼充管理大臣。

    兴学育才为新政要目之一,而举国普设新式学堂,筹措经费,犹在其次,第一大事是订学制。张百熙自受命为管学大臣以后,倾全力于此,每采西法,多所更张,而守旧派不仅大为不满,竟是大起恐慌。其中又夹杂着旗汉之争,以致新式学制备受攻击。荣庆得以脱颖而出,为了他是旗人,又是进士,而赋性保守,正好用来抵制张百熙。

    结果可想而知,必是彼此掣肘,一事无成。正好张之洞奉召入觐,他作过一篇洋洋洒洒的大文章,名为劝学篇,本意是戊戌政变之时,为了自辩其非新党,写这篇文章表明“中学为体”不悖历来圣贤的遗训。而结果却是获致了不虞之誉,都道新式学堂以两湖为最盛,全是张之洞的功劳,如今拟订学制,自非借重此人不可。

    因此,张之洞入觐之后,一直未回原省,奉旨“会商学务”而实际上是由他一手主持。

    张之洞有种很特别的脾气“凡所建设,必开风气之先,而凡所主张,必与时尚稍殊,若有良友之诤谏,舆论之挽达,则持之益坚。”所以正当举国竞谈时务之际,他对学制的拟订,却偏于保守,与张百熙不协,而与荣庆恰为同道。

    这就意味着张百熙落了下风,荣庆是成功了。为了酬庸起见,调任荣庆为刑部尚书,再转户部,顶了那桐的缺。但他这个户部堂官,只管例行公事,凡有更张,是奕劻、瞿鸿玑、那桐行使会办户部财政处的职掌,径自议定上奏,并无荣庆置喙的余地。

    因为如此,杨士骧进京,催问饷源,不找荣庆,只找那桐几经磋商,有了差强人意的结果。

    “摊派是必不可免的了!”那桐断然决然地说:“不管瞿子玖怎么说,都不必理他。只要自信得过就行。”

    于是,定了两项摊派的办法,奏请核定,颁发上谕。

    一道是摊派烟酒税“说是百废之兴,端资经费,现值帑藏大绌,理财筹款,尤为救时急务。前经户部通行各省,整顿烟酒税,以济需要,乃报解之无多,实由稽征之不力。据直隶总督袁世凯奏,直隶抽收烟酒两税,计岁入银八十余万两。以直隶凋蔽之区,犹能集此巨款,足见该督公忠体国,实心任事,殊堪嘉尚。即着抄录直隶现办章程咨送各省,责成该将军督抚一体仿行,并量其省分之繁简,派定税款之多寡,直隶一省,即照现收之数,每年仍派八十万两;奉天省每年应派八十万两;江苏、广东、四川各省,每年应派五十万两;山西省每年应派四十万两;江西、山东、湖北、浙江、福建各省,每年应派三十万两;河南、安徽、湖南、广西、云南各省,每年应派十万两;甘肃、新疆各省,每年应派六万两;

    通计以上二十一行省,每年派定税额共六百四十万两。”

    再有一道上谕,是整顿浮收及契税,照例亦有一番冠冕堂皇的话开头:“现在国步艰虞,百废待举,而库储一空如洗,无米何能为炊?如不设法经营,大局日危,上下交困,后患何堪设想?查近年来银价低落,各省不甚悬殊,其向以制钱折征丁漕,各省县浮收甚多,而应征之房田税契,报解者什不及一。各州县身拥厚资,坐视国家独受其难,稍具天良,当必有惄然不安者,在各督抚每以保全优缺优差为调剂地步,不肯实力清厘,而不知国势阽危,大小臣工,岂能常享安乐?该督抚等受恩深重,又何忍因见好属吏,至负朝廷?着自光绪三十年始,责成各督抚,将该属优缺优差浮收款目,彻底确查,酌量归公,并将房田税契,切实整顿,岁增之款,各按省分派定额数,源源报解。除新疆、甘肃、贵州及东三省,地方瘠苦免其筹解外,江苏、广东两省,每年应各派三十五万两;直隶、四川两省,每年各派三十万两;山东每年二十五万两;河南、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各省,每年各二十万两;安徽省每年十五万两;山西、陕西、云南、广西、福建各省,每年各十万两,以上计十六省,通共每年派定三百二十万两。”

    两项共九百六十万两银子,即使不能收足,每年至少亦有七八百万,以初步练兵的额数,及修理西苑的公费来说,勉可够用。反正有了款,就可以寅吃卯粮,袁世凯放心了。

    于是奕劻以练兵处管理大臣的身分,奏请简派该处的差使。会办大臣袁世凯、帮办大臣铁良——满洲镶白旗籍,日本士官学校第一期的毕业生,是早就特旨派定的。如今应由奕劻请简的差使,一共四个:提调、军政司、军令司、军学司。

    提调尤之乎坐办,是常川驻在,综括庶务的一个紧要人物,派的徐世昌。此人与陈夔龙会试同年,点了翰林,从未放过考官,是个极黑的黑翰林,因而才会在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去做他的幕僚。

    及至袁世凯放了山东巡抚,徐世昌打算加捐一个道员,指省分发山东,一到自然就能补实缺。但袁世凯的想法却又不同。

    “以我们的交情,山东的道缺,让你挑。不过,这一来你想爬到监司,还得有几年工夫,爬到监司,再想内转侍郎,外升巡抚,更不知是那年那月的事?你今年刚四十,来日方长,何不在翰林院养资格,一朝脱颖而出,必可大用。这是我的忠告,请你三思。”

    原来袁世凯自从放了巡抚,担当方面之任,知道自己的脚步已经站稳,可望继左宗棠、李鸿章、丁宝桢、张之洞、沈葆桢、刘坤一诸人之后,而成为举足重轻,为朝廷所倚重的名督抚。

    但论出身,袁世凯了解自己差得太多,将来幕府中必得多找些进士、翰林,一则装点门面;再则正途出身,凡事占便宜。所以为了自己,不愿糟蹋徐世昌的前程。

    想想也不错,徐世昌仍旧回京去当翰林。袁世凯又多方设法为他揄扬,甚至说动了张之洞,上奏保荐。他自己亦曾密保过,说徐世昌“识力清锐,志节清岩”奉旨交军机处存记。辛丑回銮那年,袁世凯迎驾之时,又特地面保,所以慈禧太后在保定召见,问起直隶山东防军的情形,徐世昌的奏对,条理分明,大得赏识,调补为国子监司业,另外由袁世凯奏请特许,派任到新建陆军的京畿营务处。

    商部成立,尚书载振及左右侍郎之下,分设左右丞。右丞是庆王府的西席,也是翰林出身的唐文治,左丞由袁世凯推荐徐世昌充任。这是个三品的缺,由六品的国子监司业调补,算是异乎寻常的超擢。

    其实这也是个过渡,袁世凯早就打算好了。练兵处成立,奕劻挂名,徐世昌“管家”以便从中操纵一切。而在徐世昌,开缺以内阁学士候补,充练兵处提调,阁学二品,虽为候补,一样可以戴红顶子了。

    三司的长官,都称为“正使”军政司正使刘永庆,是袁世凯项城的小同乡,相从入韩,渊源甚深,所以被派为相当于营务处的这个差使。

    军令司正使段祺瑞、军学司正使王士珍,都是李鸿章所办的天津武备学堂出身。段祺瑞学的是炮科,曾往德国,在有名的克虏伯炮厂实习过,与王士珍皆颇得留德习军事多年的荫昌所赏识。当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时,段、王以荫昌的推荐,分任炮兵、工兵的统带。“新建陆军”之能令荣禄刮目相看,段祺瑞、王士珍是很灌注了一番心血在上头的,因而成为袁世凯的心腹,积功升至道员。如今派任练兵处的差使,赏加正二品的“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